季刊专栏
快意谱写华丽史诗-抒情抽象之父乔治.马修
陈惠黛 / 羅芙奧季刊第27期 2018冬 / 2018-10-31

2018年9月30日在香港夜间拍卖会上,有一件长达10米的巨幅油画,以5.1亿港元(约20亿台币或6500万美元)天价,刷新了亚洲拍场油画的最高价纪录,创作者是华人抽象艺术大师赵无极(Zao Wou-ki, 1920-2013)。赵无极,二次战后风靡欧洲艺坛“抒情抽象”的成员之一。“抒情抽象”,1940年代末崛起于巴黎,创始人为乔治.马修(Georges Mathieu, 1921-2012),亦是赵无极友好之一。马修与赵无极二人有诸多相似处:生卒年相近,高寿九旬以上;同属想像力丰沛的水瓶星座;血缘族谱皆可上推至皇家贵族;出身于银行世家,家境富裕;同为抒情抽象艺术成员,作品带有东方书写精神;后来先后为法兰西学院美术终身院士(1976, 2002)。

画价被严重低估的艺术大师

乔治.马修自诩为“抒情抽象之父”,拥有领袖气质与舞台表演魅力,风度翩翩。他的三度空间浮雕式画作,为“抒情抽象”奠定根基,在法国战后重建过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得以与“几何抽象”的冷抽象分庭抗礼,确实,马修在美术史地位在赵无极之先,深受艺评家与美术史家的肯定。他是1950和1960年代的超级巨星,1970年代更是国宝级大师,生前在全球有诸多展览,个人的现场绘画展演至少170场,作品获90间以上重要博物馆的典藏,他的画价行情却尚未反映在曾有的辉煌经历与影响力。

多年来,马修的市场行情被严重低估。曾为法国前卫艺术的先锋,至今拍场最高成交价为182万美元,价格只有日本抽象艺术大师白发一雄最高拍卖价531万美元的三分之一左右,更不用提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的最高纪录3亿美元、罗斯科(Mark Rothko)的8688万美元与帕洛克(Jackson Pollock)的5836万美元,或是同侪画家赵无极的6500万美元,苏拉吉(Pierre Soulages)的688.5万美元,存有着极大的价差。虽然根据今年9月24日《费加洛报》一篇〈乔治.马修重生再起〉(Georges Mathieu entame sa renaissance)报导,马修画作的私人洽购最高行情已超过200万欧元(约7200万台币或232万美元),尽管如此价值仍是低估。但种种迹象显示着,马修的画价蠢蠢欲动。

研究马修画作价格偏低的原因,主因是市场交易过度集中于法国,国际化不足。根据Artprice资料库,马修作品近六成的交易都在法国,其次有一成六在英国,美国市场仅占不到一成,然后才是其他国家。巴黎不若纽约、伦敦或崛起的亚洲新兴市场积极有竞争力,相对显得保守与拘谨,再加上远香近臭的民族偏见,长期追捧外籍艺术家,法国现代艺术家在巴黎市场经常受到忽略,无论是地位崇高如抒情抽象艺术之父乔治.马修这般,具象绘画大匠贝尔纳.毕费(Bernard Buffet)亦复如此。

幸好,在艺术市场全球化资金流动的驱使,马修或毕费的画价行情,近年都逐渐法国以外的海外艺术市场发挥影响力,填补行情落差,价格持续往上成长中,尤其亚洲新兴艺术拍卖会包括日韩中港台等,都喜爱法国现代艺术家,后势看好。

“战后抽象艺术”题材近几年大规模受到市场的重视,领军艺坛多年,纽约画派几位代表艺术家都有天价拍品出现,日本的具体派艺术、韩国的单色画,或是义大利的Punto庞图运动,都是拍卖公司力推的重要主题。而乔治.马修其所代表的欧洲抒情抽象艺术,则由华裔的赵无极出线,一年来连续创新高价。巴黎的抒情抽象艺术,纽约的抽象表现主义,1950年代左右分据大西洋两端,为二次大战后最重要的美术运动。

战后的艺术贵族

乔治.马修,法国重要的抽象画家、理论家,法兰西学院美术院士。1921年1月27日出生于法国北部的滨海布洛涅(Boulogne-sur-Mer),家族从事银行业。布洛涅是一座古老的海港城市,保存许多文化古迹,与英国仅海峡之隔。马修的全名是乔治─维克─雅多夫‧马修‧德斯寇朵弗(Georges-Victor-Adolphe Mathieu d'Escaudoeuvres),都是中世纪最荣耀的圣人之名的组合。与古典音乐作曲家莫札特同天生日的马修,有着尊贵无比的出身,家族可上溯至皇室王族。自幼即学习拉丁语,12岁时迁居至凡尔赛(Versailles),中学时习希腊语、俄语和西班牙语。大学时还曾取得英文学士学位,具有语言的天赋。成长时期迁徙各地,生活里处处可见中古世纪遗留的古迹,再加上本身的贵族血缘,他十分热衷历史典故,路易国王统治的时代事迹,君主专政体制的浪漫主义情怀在心里滋长着,培养后来的独特尊荣品味。

20岁时正值二次大战期间,他进入法律学校研读,但对法律兴趣不大,倒是对哲学课程既热爱又痴迷。1942年他开启了绘画生涯,成为一位素人画家,最早以创作风景画和肖像画为主。他深知绘画与音乐一样,需要透过诠释表现以证明其存在,此炙热情感的特质,和他自由想像的灵魂,注定日后朝向抒情抽象艺术前进。1944年时他决定走非具象之路,极早进入抽象世界的探索。

早期的抽象画多研究无定形的形体(amorphous shapes)和实验性“滴流”(dripping)技法,他会在深浅有层次的灰色调或红色调背景上,使用黑色的笔触,油彩滴流的非具象形体,并且直接从管状颜料挤出条状色料,涂画在画布上,产生浮雕式的轮廓与肌理,作画速度极快,方能控制颜色,流畅直觉性的表达。他是首次使用“滴流”技法的画家,略早于杰克森.帕洛克(1947年)的发表。马修认为此技法过于随性,很快即转向其他风格。1944年间他曾担任美国陆军的翻译员,也曾在位于法国西南方的美国军事大学担任教授,其间的绘画技法愈见精进,颜色泼洒、管状颜料的挤压涂画,运用灵动自如。1946年他的抽象绘画首次于巴黎“三十岁未满沙龙展”(Salon des moins de 30 ans)初试啼声,备受关注。

1947年迁居艺术之都巴黎,此时他也因流利的外文能力,得以在美国轮船公司(United States Lines)担任公关主管,因而结识许多富商巨贾、社会贤达。在巴黎期间积极和美术家交流,和德国画家沃尔斯(Wols)理念相近,参与展览,以带领者之姿,在巴黎的卢森堡画廊(Galerie du Luxembourg)筹办第一届名为“想像”(L'Imaginaire)的非具象艺术联展,其他参展者尚有沃尔斯、阿特朗(Altan)、哈同(Hartung)、李欧沛乐(Riopelle)等14位各国画家。此次联展标题原本订为“抒情抽象” (Towards Lyrical Abstraction),因为毕卡索(Picasso)和阿普(Arp)的作品加入而更名。抒情抽象团体成员后来又加入塔皮耶(Michel Tapié)、毕卡比亚(Picabia)和斯塔利(François Stahly)等画家。马修鼓吹艺术自由,推广抒情抽象的理念。

无疑的马修是最早将美国的抽象表现艺术引进法国的重要推手画家之一,为法国观众推荐了杰克森.帕洛克和阿尔顿‧托比(Alton Tobey)等人的最新潮的艺术。1948年在他的安排下,美国和法国前卫画家相互交锋,而来自中国的画家赵无极的加入,则是1950年代以后的事了。


速度美学 西方书法家!

除了筹办展览活动,马修也投入“不定形艺术”(Art informel)的理论研究。1949年他参与“八件新作”(Huit oeuvres nouvelles)联展,其他参展者尚有杜布菲(Jean Dubuffet)、佛特里埃(Jean Fautrier)、玛莉亚‧马丁斯(Maria Martins)和沃尔斯。马修乐于研究不同的艺术,1950年首度尝试斑点派(Tachiste)风格作品并发表个展。而他部分受到汉斯‧哈同(Hans Hartung)的启发,而发展出带有书法线性的行动绘画风格创作。

法国文化部长与艺评家马乐侯(André Malraux)曾在1950年看过马修在巴黎杜胡安画廊(Galerie René Drouin)的画展后,道出“终于出了一位西方的书法家”(Enfantun calligraphe occidental!)的名句!显见马修的作品中带有东方的禅意与书写性联想。1950年代马修先后到美国、日本旅行,也在国际间举办画展,展开新的视野与人生。此后他开始尝试巨大的图画,以单色为底,不另作草稿,纯然自发性的情感抒发,并且开始创作一系列的“致敬”主题。虽然是抽象画,但题材多与历史相关,而且作品多有题目。马修能快速的作画,并且在大众面前表演,将创作化为即兴的行动艺术。因为速度之快,须排除心智的控制,或复制记忆力的可能性,充满冒险与惊奇。

最有名的例子是1956年5月,应国际戏剧节之邀约,化妆后的乔治‧马修在巴黎的塞拉‧贝恩哈特剧院(Théâtre Sarah Bernhardt),两千名观众前表演行动绘画,完成四米乘以十二米的巨幅绘画,作品的题目是《向全世界的诗人致敬》(Hommage aux poétes du monde entier)。如此狂野的艺术形式,对法式的温文尔雅简直是一种挑战,惊世骇俗,前卫无比。

总是身着劲装,帅气逼人,马修擅长发挥舞台表演魅力,敢于当众作画,他为自己的画作赋予即兴与行为表演特色。在大庭广众之前,面对着巨幅的画布,他如同竞技场的帅气斗牛士,冥想、专注,然后展开一场华丽的战斗,充满力与美的演出,一种全新的美学形式。

马修的创新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他曾经启发了1957年艾伦.卡普罗(Allan Kaprow)的“偶发艺术”(Art Happenings)和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的“人体测量学”(Anthropometry)系列,还有大受日本具体派创始人吉原治良的推崇,赞誉乔治马修和杰克森帕洛克二人的艺术“摆脱了传统的规范”。

他与日本的具体协会(Gutai Art Association, 1954–1972)的艺术家往来密切,1957年时身着日本和服,在大坂的百货公司屋顶现场创作,惊艳四作。以管状颜料直接在画布创作的演出,与具体派秉持“用工具和身体呈现”,“抛弃传统画笔的使用”相互共鸣。此技法至今仍为当代后辈艺术家所延用,如六角彩子(Ayako Rokkaku)的徒手蘸颜料绘画,或是小松美羽(Miwa Komatsu)的现场表演管状颜料涂抹作画,莫不是向前辈乔治.马修致敬乎?

在日本展览前夕,马修在东京以三天时间画完21幅油画,惊人的体能与饱满的创造力。他巧妙的结合“绘画”与“表演”的创新艺术形式,领先了克莱因或1950年代末与1960年代初的艺术家。“绘画!有史以来首次成为了一种表演”评论家如此形容。或许因为马修和东方书法及日本的特殊联结,已故的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富永惣一(Soichi Tominaga, 1902-1980)盛赞乔治.马修是“自毕卡索以来最伟大的法国画家”。美国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当年看过纽约库兹画廊(Kootz Gallery)的画展后,也称呼马修是“欧洲最伟大的画家”。


才华纵横 展现超凡个性

1960年代起马修将创作拓展至生活的层面,化身为设计师,也尝试大型雕塑的创作,写作理论书籍,展现多元的才华。他曾经为法国航空设计海报,帮法国两家电视台设计商标,还有家具立体作品。波尔多五大酒庄的木桐堡酒庄(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邀请艺术家为设计酒标,1961年顶级年份的酒标就是出自马修之手。而他一生最大规模、普及度最高的作品,即是为法国造币局委托,总发行量超过一亿枚的10法郎硬币,该款硬币流通于1974至1987年共14年之久。

从1950年代伟大的西方书法家、到1960年代画坛王子明星,到1970年代地位崇高的美术大师,1976年获选为法兰西学院美术院士的最高荣誉。乔治马修的华丽画作如闪电、如火焰般,充满令人目眩神迷的符号与标志。他的画作带有光明的情感力度,神秘又炽烈。1980年代之后因法国政权转移,被视为“右派”的马修,直言不讳的性格,与现有体制扞格不入,于是逐渐淡出于政治界与镁光灯前。此后的绘画风格展现新的成熟,超越古典主义的痕迹,放弃了中心的形象,色彩更为宽广舒缓,进入另一种层次。

生前他的重要回顾展有1963年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的首次回顾展,第二次是1978年于巴黎大皇宫,然后就是2002年巴黎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2012年他以91岁高龄病逝,华丽一生,荣耀归于尘土。知名法国大画商兼史学家丹尼尔‧维恩斯坦(Daniel Wildenstein, 1917-2001)曾对马修说,“您的绘画展现着青春与进化,只有如提香和莫内等艺术家才能完成啊!”维恩斯坦是研究莫内、马内、库尔贝和高更的专家,这是无比崇高的礼赞!

近年巴黎的画廊仍经常举办乔治.马修的个展,持续介绍他的生平创作。法国艺术圈的人说,庞毕度中心还欠马修一场回顾展。可见得呼吁恢复马修的声名地位的呼声,愈来愈高。巴黎的艺术圈人士也注意到,亚洲包括香港、台北和上海等地的拍卖市场,马修的画作也增多的趋势。2018年巴黎FIAC中马修再度成为话题之一,马修的价格就要重新上扬了吗?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