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刊專欄
彩鑽市場的前世今生
劉允華 / 羅芙奧季刊第25期 2018夏 / 2018-05-29
為什麼彩鑽會成為市場寵兒?在不遠的過去,1960年代時,寶石商的隨身展示手提箱中,儘管偶爾會有幾顆彩鑽作為點綴,但卻多半還是最低價的品項。業界甚至有當時可以用一包香菸換得彩鑽的傳奇故事。然而在石油危機投資轉趨保值的1970年代,在鑽石總產量裡所佔比率僅約2-3%的彩鑽,卻與原色鑽石一起水漲船高,迅速獲取投資市場的青睞,價格漲幅遠遠超越白鑽。由於鑽石受到外在因素(如其他元素、自然輻射等)影響而成為彩鑽的機會難得,能夠受到GIA鑑定為Fancy或Vivid Fancy的純色鑽石更為罕見,自然在投資家的眼中,成為極好的標的。

當然,有些鑽石成名更早。例如今年五月將在蘇富比拍賣的法內斯藍鑽(Farnese Blue),即自1714年起就在歐洲皇室家族之間流轉。而世上現存不到50顆的「純紅」彩鑽之中最著名者,0.95克拉的The Hancock Red,收藏者Hancock在1956年購入時價格已是13500美元,而這顆從購入至拍賣間唯一一顆被GIA評為Fancy Red純紅的名鑽,在1987年由佳士得賣出時,價格已經達到88萬美元之譜,為彩鑽的身價居奇做出時代的見證。

固然,純淨度與瑕度等規範,依舊是彩鑽拍賣價格的決定性因素。然而,同屬於高稀有度的彩鑽,在不同的色彩之間,還是有收藏價值的差異。就普遍價格資料來看,純紅最為珍貴,藍鑽緊接在後;粉紅鑽特別受亞洲市場注目:2017年由蘇富比賣出,香港周大福集團購入的粉紅之星(Pink Star)鑽石,即以7120萬美金成交,成為世上最高貴的寶石。在亞洲市場的熱況之下,全球彩鑽界對於粉紅鑽石的投資意願,與粉紅鑽石在拍賣場上面世的機會,顯然都會持續提升,也可證明其吸引投資的潛力不可小覷。超過一克拉的無瑕黃鑽,則仍是較易入手也有明確升值潛力的品項。

在珠寶拍賣市場上,除了價格節節高升,彩鑽也有隱然成為各季最熱焦點的潛力。無論是上面提及的名鑽,還有彩鑽界廣為周知的逸品,如希望藍鑽(Hope)、藍月(Blue Moon)、德楊紅鑽(De Young)、粉紅證言(Pink Promise),以及在2017年以5742萬美元售予匿名亞洲買主,由IIb級藍鑽阿波羅(Apollo)與IIa級粉紅鑽阿特米斯(Artemis)組成的耳環等,在每次推出與成交時,都立刻成為鑽石市場中無數討論與報導的對象。這或許也就是為什麼,在綜觀數十年來的趨勢後,市場普遍認為,彩鑽在拍賣市場上的地位將有更強勢的表現,也能持續作為投資與收藏的極佳標的。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