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亚

1933年

油彩 画布

128.5 x 193 cm

预估价
8,200,000 - 9,200,000
256,300 - 287,500

羅芙奧台北2005秋季拍卖会

057

刘启祥 (台湾, 1910 - 1998)

奥林匹亚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展览:


「刘启祥滞欧作品个展」,银座三昧堂,东京,展期自1936年3月20日至24日

台北教育会馆,1936年4-5月

「刘启祥个展」,启祥画廊,高雄,1961

「空谷中的清音──刘启祥」,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展期自2004年6月12日至9月5日

图录:


谢里法,《日据时代台湾美术运动史》,艺术家出版社,台北,1992年5月,黑白图版,页167

颜娟英,《台湾美术全集11:刘启祥》,艺术家出版社,台北1993年5月30日出版,黑白图版,页230

林育淳,《抒情、韵律、刘启祥》,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3年12月,彩色图版,页38-39

赏析:

刘启祥,1910年出生于台南县柳营乡第一世家,父亲为当地声望卓著的仕绅。自幼在公学校时受美术老师的赏识,引发他学习绘画的兴趣。少年时代他即赴东瀛留学,考入东京文化学院美术部洋画科,后来在日本教师的感召下转往法国,因此刘启祥成为台湾前卫画家中少数既留日且留法的艺术家。

1930年刘启祥前往法国,同行的还有好友杨三郎,以及后来会合的颜水龙。在法国三年期间,刘启祥广泛地学习博物馆中的名家巨作,并临摹多幅19世纪末的人物画杰作及风景画等。当他还在留学日本的时期,已熟知马内、雷诺阿及塞尚 等大师作品,当他面对罗浮宫内众多绘画时,马内和塞尚二人作品令他感到特别亲切,在他的心目中,两位艺术家是现代绘画观念的先驱人物,于是他仔细观看研究他们的名作,期能藉此揣摩大师创作的精神内涵,启发新意。

在巴黎留学期间,刘启祥每天早晨神采奕奕走进罗浮宫,向管理员领取寄存于柜台的画布、画布后,便就在名画一旁站定,专心作画,直至中午才休息。他的第一张摹写的作品是马内的《吹笛少年》,花了他三个月的时间,第二幅就是马内的《奥林匹亚》,这次他更慎重地花了半年的时间研究。他在临摹的过程时,采用和原作相同尺寸、构图、造型及色彩,以最基础的技法直接向大师作品学习。

从法国大师的绘画汲取养分之后,经过自身的创新,1933年刘启祥完成作品《红衣》,入选该年的巴黎秋季沙龙。留欧近四年之后,回到台湾,刘启祥长期居住在南台湾,致力于南台湾美术运动推广,乃是少数远离台北创作的前辈画家。

刘启祥临摹马内的《奥林匹亚》作品,曾于 1936年3月20日至24日在东京银座三昧堂举办滞欧作品个展一个月后移至台北教育会馆展出。在个展的邀请函上,东京文化学院的石井柏亭写下如下的推荐函:"文化学院美术部毕业并留学欧洲的刘启祥君,这次将在三昧堂展出其滞欧作品。去秋的'二科会'中也曾展出他的两件风景作,从这次的陈列可以进一步明白他的特色。他赫赫有名的《少女》(按即《红衣》)曾参展1933年巴黎'秋季沙龙'。他又往意大利、及南法等地旅行,所画风景作品表现愈来愈佳。其作品中富有纯真、雅趣,且具有如同粉彩画般的明亮度。他并未任意地附和抽象主义,也不蔑视再现。从其临摹马内的画就可以明白他重视西洋画的传统。"(摘录自颜娟英,〈南方的清音──油画家刘启祥〉,《台湾美术全集第11卷:刘启祥》,艺术家出版社, 1993,页23)

日本"二科会"的前辈画家东乡青儿也有推荐语:"刘君为柳营人,在巴黎进修约三年。去年'二科会展'中看到他部份滞欧的作品甚佳,这次个展则为全貌。他在罗浮宫摹写的马奈(按即马内)《奥林匹亚》及《吹笛少年》等也同时展出。他的画法健实丽朗,可想见个展必然美不胜收。"(同上注)

海老原喜之助则写道:"...刘君约晚我两年回国,看到他许多巴黎风景、意大利风景,以及马奈、雷诺阿等的摹作,觉得在分手后他又突飞猛进,更努力研究,实在佩服。适逢他在东京及故乡举行个展,谨寄以诚心的祝贺。"(同上注)

评论家认为,刘启祥是台湾老画家中少数以人物画闻名,他从法国留学再往日本的绘画研究,几乎都集中在人物画。人物绘画是一种高难度的题材,一般同期画家很少尝试,若非具有深厚实力,不可能画得完好。而裸体画与历史名作的摹写,对艺术家都是一种考验,刘启祥显然将作品诠释得淋漓尽致。《奥林匹亚》画作多次在刘启祥画展展出,画家的主要目录集中必然介绍,为画家代表名作之一。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