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秋光

1991年

彩墨 纸本

192 x 500 cm


钤印右上:埔里
钤印右下:奇赶无等伦
钤印左上:江兆申印;茮原

预估价
8,000,000 - 9,000,000
2,057,000 - 2,314,000
265,100 - 298,200
成交价
14,400,000
3,730,570
478,564
业务与状况谘询


羅芙奧台北2017春季拍卖会

312

江兆申 (台湾, 1925 - 1996)

彭蠡秋光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来源: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收藏,台北

图录:
《名家翰墨 ─ 江兆申特集(下)》,翰墨轩出版,香港,1992,彩色图版,页54-55

附汉雅轩开立及艺术家亲笔签名之原作保证书
一九九一年江兆申绘《彭蠡秋光》
照片出处:《名家翰墨第三十五期,江兆申特集(下)》,翰墨轩,香港,1991,页30
Chiang Chao-Shen creating the work Autumn Scenery in 1991
Photo credit: Editorial Section of Han Mo 35th, Special Study of Chiang Chao-Shen (Part II), Han Mo Xuan Publishing. Co., Ltd., Hong Kong, 1991, p30

赏析:
文人艺术经过长远的历史与杰出文人雅士的发扬光大,至近代愈趋成熟完整,特别是在文人山水此一领域,历代已经有许多登峰造极的名家令人仰之弥高,到了二十世纪渐显凝滞,在整个亚洲现代化的转变之下,更显发展的困境。然而,真正充满才气亦执着于梦想的创作者并不会轻意被时代因素埋没,江兆申才华洋溢,家学深厚,饱读诗书且好学不倦,终能以扎实的学养为底蕴,于传统中创造新意,被誉为二十世纪里中兴文人艺术的代表人物。

江兆申,字椒原,1925生于安徽歙县黄山下,年少即才气纵横,常随家中长辈与当时的文人雅士往来,十岁上下就开始替人鬻印、刻碑、抄书、写画,贴补家用,他的篆刻更是深受激赏。战乱中,江兆申于1949年迁居台湾,来年应聘到基隆中学教书,那年冬天,他附上所作的诗稿,写信向景仰已久的溥心畬求教,溥心畬回函曰:「观君文藻翰墨,求之今世,真如星凤」,收为门下诗文弟子。而江兆申自1965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后,数十年亲炙前人真迹、深入研究中国书画,卓然有成,亦成为他个人创作上的厚实养份。1991年自故宫博物院退职后,江兆申移居南投埔里鲤鱼潭侧的好山好水之间,避世隐居,专致书画。艺术家澄心静虑,集以往各时期所长为大成,是年冬天即在埔里宽阔明朗的画室里,创作了画幅极大的巨作《彭蠡秋光》,展现其创作生涯的又一新页。

彭蠡为鄱阳湖古称,相传黄帝时期长江边有一大泽名「彭蠡泽」,到了南北朝时,随长江改道而形成的鄱阳湖延袭了此一古称。江兆申以此为题,在五公尺宽的大尺幅画面上挥洒出重山伴水的壮丽景色,他采用高雅的灰青色调表现秋季的山林,厚实连绵的山峰间,枝叶依旧繁茂,空气显得干爽澄明,数十株已然转红或黄的山树错落其间,点出浓浓秋意,散发一派岁月静好的闲适。此作纵观雄伟,细品则处处都有迷人风景。画面右侧山岭之间,隐隐有一道阶梯随山势而上,遂见高耸蓊郁的树林掩映之下,屋舍里有雅士二、三休憩,其后是重山峻岭,每座山峰各有奇峻之姿,或是植被茂盛、或是山石险峭,连绵入天际,壮丽慑人,望之心生景仰。

行至约莫画幅中段,群山环抱的树林间座落屋舍二、三,幽静而远离尘嚣,屋前红、黄树各一株,雅致天成,令人无限神往。而随着画面开展,我们的目光攀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峰,神游山林秘境,时而在立着奇松的山巅稍作停歇,时而探访隐密的山谷,或是跟随山居雅士步上陡峭的山径,来到山顶听风的吟唱与鸟鸣。行至湖畔豁然开朗,远山环绕着广阔明澈的湖面,具现艺术家此时广纳山川,静虑澄澈之心境。《彭蠡秋光》为江兆申晚期磅礡之作,蕴含了江氏于诗、书、画、印多项领域的深厚学养,体现他多年对于文人艺术的全面性研究,内敛而不炫技,熙和雍穆之气韵有若天成。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