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領巾的男人

1954年

油彩 畫布

92 x 60 cm

簽名右下:Bernard Buffet 54

預估價
1,800,000 - 2,800,000
463,000 - 720,000
59,200 - 92,100
成交價
2,400,000
609,137
77,846
業務與狀況諮詢


羅芙奧2018秋季拍賣會

040

貝爾納.畢費 (法國, 1928 - 1999)

圍領巾的男人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來源:
大衛畫廊,巴黎
佳士得拍賣,紐約,2000年11月09日 拍品編號197
佳士得拍賣,紐約,2007年9月12日 拍品編號98
K-Auction,香港,2015年10月4日,編號67
私人收藏,亞洲



賞析:
生於1928年,畢費十八歲就在藝壇中第一次正式亮相,展出於「三十歲未滿的畫家沙龍」。青年歲月經歷二次大戰的畢費,人物描寫多是譴責戰爭慘忍,描繪經歷戰亂、害怕、貧窮,人們內心煎熬痛苦的主題。1948年榮獲「藝評大獎」(Prix de la Critique)的最高榮譽,而且多幅作品被當時藝術界最具權威的收藏家吉哈登博士(Dr. Maurice Girardin)收藏,打響了年輕畢費的名聲。

摯友皮耶・貝爾傑(Pierre Bergé)在1950-1958年間,是畢費青年時期最為有力的見證者之一。他擁有多幅畢費的早期代表性畫作,2016年底展出於巴黎市立美術館的畢費回顧展。依據貝爾傑的描述,從年輕時期畢費創作的速度就非常迅速,無論是大尺幅或是小型的作品,下筆時腦海都已有完整的構圖。無論何時何地,他都能克服環境條件進行創作,就為了捕捉瞬息即逝的靈感。

1954年大衛畫廊推出名為《室內》的畢費年度展覽。同年內,畢費也完成許多自畫像與代表性作品,如:耶穌受難、戰爭之慄、倒吊的牛肉等系列。並受邀於巴黎知名的夏邦提耶畫廊展覽,而該畫廊也在四年後舉行畢費生平的第一次個人回顧展。遠離巴黎的喧囂,外人止步的工作室,讓畢費能夠日以繼夜的創作。不管多大尺幅,他習慣將畫布直接釘於牆上,在凌亂的桌面上調製油彩,創作完成後才繃上畫框。風格也逐漸脫離1945年以來,鉛筆細線與灰白色調。1950年代的作品,畢費多先用墨線勾勒輪廓,逐漸加深的色調和粗黑線條,也就成為畢費最具個人風格的創作特徵。

同時期,畢費的筆下人物,有一種統一的規律,畫面的色系與構圖幾近模組化,讓觀眾能一眼辨識他的作品。畫家慣用右手,偏好描繪人物左側,四分之三邊的側臉,就像他常對鏡子完成的自畫像。具體指名的人物肖像,多為側身坐姿;身穿相仿的西裝衣著,雙腳交叉,而兩手安於腿上或單手托腮,僅有面容的修改,能夠辨識人物的身份。室內背景陳設簡單,常用單一角的桌面或是椅子。獨特之處是偶爾出現在畫面背景,表達以工作室為背景的細木條畫框。「自畫像」這個人物主題,不僅能定位藝術家的風格與歷史地位,更是後人用來剖析藝術家內心狀態,期盼塑造於世人的自我形象。畢費外在形象鮮明,一生創作過的許多自畫像,反應各階段的風格與精神狀態。1954年完成的《圍領巾的男人》,背景簡潔,暗藍色碎花壁紙,凸顯中心主角的正面頭像。雙肩斜削下沈,梗直有力的頸部近乎僵硬。刻意放大的頭部比例,完整聚焦人物的傳神表情。一綹髮絲垂落前額,抬頭紋縱橫。淚溝深刻,雙眼瞳孔迷離,仿若酒醉者的渙散。細如尖刺的鼻樑,拉長臉部線條,兩側法令紋深刻,嘴角下撇,微露門齒。不修邊幅的衣領外翻,身著男性勞動者,經常穿著的粗布襯衫與工作領巾。而這些特徵,都是同年完成的其他自畫像重複出現的元素與風格。

當年二十六歲的年輕畢費,透過報章雜誌可以知道,他的外在形象鮮明,個性非常羞澀。對於創作,卻是非常有想法及動機。創作力正盛,不斷完成大型極具衝擊性的主題畫作。畫家渴望在世人眼中,留下如詩人蘭波,那生活不羈、隨興而才華洋溢的形象。知名藝評安德烈・沃羅,就曾於費加洛日報評論當年的畢費,作品風格是以一種近乎不適當的形象震撼藝術界。然而,迫切需要新世代突破以往,從戰爭傷痛中恢復的法國,畢費呼應存在主義精神,刻劃深層人性的創作,無外乎就是一道強而有力的強心針。因此,在精華年代1954年完成的《圍領巾的男人》,更可視為法國戰後代表性天才藝術家-貝爾納‧畢費,一展蓬勃抱負的激昂傑作。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