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5

1985年

油彩 画布

97 x 195 cm

签名右下:无极 ZAO

预估价

估价待询

成交价
44,320,000
170,461,538
5,689,345

羅芙奧香港2011秋季拍卖会

018

赵无极 (华裔法籍, 1920 - 2013)

4.4.85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来源:


皮耶.马蒂斯画廊,纽约

展览:


「赵无极绘画1980-1986」,皮耶.马蒂斯画廊,纽约,展期自5月6日至13日,1986

图录:


雷马利,《赵无极》,艺术圈出版社,巴黎 ,1986,彩色图版,编号249,页307

《赵无极绘画1980-1986》,皮耶.马蒂斯画廊,纽约,1986,彩色图版,编号13

丹尼尔.阿巴迪,《赵无极》,亚斯.蒙地出版社,巴黎,1988,彩色图版,编号65

《赵无极作品集1935-2008》,季丰美术出版社,香港,2010,彩色图版,页239

赏析:

赵无极的作品《4.4.85》曾是纽约知名的皮耶.马蒂斯画廊的旧藏。皮耶.马蒂斯乃是法国野兽派大画家亨利.马蒂斯的么子,自幼浸淫在艺术家庭中,1924年他前往纽约开启画商生涯,并在1931年在纽约以自己的名字开设一家画廊,营运至1989年过世为止。六十五年的画商生涯中,曾经代理过多位伟大的艺术家:诸如米罗、夏卡尔、马蒂斯、杰克梅第、卢奥、巴尔杜斯、杜布菲等诸多现代、当代艺术大师,皮耶.马蒂斯在二十世纪现代及当代美术史中占有一席之地。1995年纽约的尚.库鲁杰尔画廊、2002年纽约摩根图书馆暨博物馆、2005年纽约大都会美术馆,都曾以主题展览向这位画商致敬。赵无极常是参与展出的艺术家之一,可见得这两位画商与艺术家之间的密切合作渊源。


1979年皮耶.马蒂斯首度拜访了位于巴黎的赵无极画室,表达欣赏之意,并邀请他隔年到纽约的画廊举办个展。赵无极在皮耶.马蒂斯画廊1980年的首次画展中,展出多幅油画与水墨作品,商请友人建筑大师贝聿铭亲自撰写展览目录序言。皮耶.马蒂斯画廊曾分别于1980、1986年举办过两次赵无极个展,马蒂斯夫妇和艺术家有密切的互动友好关系。作品《4.4.85》即是1986年画展中的重要展品之一。赵无极曾经于1986年绘制了一幅三联幅大作,向这位伟大的艺术经纪商致敬,以纪念两人的友谊。一直到1989年皮耶.马蒂斯过世为止,《4.4.85》画作都属于该画廊的收藏。1990年5月为了处理遗产税等问题, 皮耶.马蒂斯身后一批丰富的艺术遗产转售给苏富比公司与阿夸维拉画廊,当年高达1亿6千多万美元的交易曾轰动一时,此幅赵无极的创作因此得以辗转流入市场,成为私人收藏的梦幻逸品。


赵无极的作品《4.4.85》有海景型的横向开阔格局、迷濛的光线,充满诗意,大气淋漓的色韵间,融入画家的心灵探索,将东方情思以西方油彩发挥地泰然自若,堪称是赵无极1980年代的里程碑创作。1988年赵无极在巴黎出版的自传中提起「...我喜欢自然这两个字,它意味着非常广阔的宇宙;那重叠着错综复杂的空间,表现出大气在流动,风在吹拂的感觉。」赵无极迷人的抽象作品,一直以来被评论家认为是结合东西方文化最完美的表现,他分别以西方的油彩,东方的水墨,表现了中国人宇宙和谐、天人合一的理想。


作品《4.4.85》画里的光影氛围,不禁令人连想起同样师法自然的英国水彩大师泰纳。泰纳是英国公认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水彩画家,他以捕捉变化无常的大气氛围及迷濛光影的效果见长,将雾气氤氲、云彩变幻的英伦风貌描写得淋漓尽致,为人歌颂至今。泰纳笔下的山光水色,呈现出东方的抒情意境。而赵无极的《4.4.85》画作亦处处洋溢大师风采,揉合西方光影变幻及东方的宇宙观。画中的向上升华的光辉意象,乃是来自于艺术家记忆与梦想的延伸。


1980年代赵无极进入耳顺之年,他自言愈发地喜爱画画,他画自已的生活,同时也想欲绘画眼睛所看不见的空间,一个梦想的空间,一个令他永远感觉和谐之所在,即使他采取了一种充满矛盾力量的不安形式。在赵无极气势恢弘的图画里,的确潜藏着个人细腻、敏感的情绪,他的绘画成为情感的指标。每一幅画,从最小到最大,都是他梦的空间的一部份,毫无隐讳地流露了他的感情和心境。


台湾美术史学家萧琼瑞总结了赵无极绘画创作的五大特色:「强烈的生活性」、「丰富的色彩」、「多样的质感」、「浓厚的音乐性」、「虚实相生的空间感」。他认为「赵无极将中国长久的人文理想,以现代的方式,具体而真实的呈现在人们眼前,成为二十世纪人类精神可珍惜的伟大遗产。赵无极在中国苦难的时代,远离中国,但却以文明而美好的方式,让中国人重获尊严,重拾信心,进而生发奋起直追的意志。」(参阅萧琼瑞,〈东西文化的完美结合〉,《中国巨匠美术周刊—赵无极》,1992,锦绣出版事业,页36)


1980年代前后,曾编著赵无极重要油画作品目录集的艺术史学家—尚.雷马利,盛赞赵无极不断以作品探究了物质辉煌和精神丰盈之中无尽的可能性。他的创作愈来愈自由 ,奔驰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在能量与冥想之间。(尚·雷马利,《赵无极》,艺术圈出版社,巴黎,1988 ,页 49)法国艺评家贾可柏在1986年纽约皮耶·马蒂斯画廊《赵无极个展:1980年到1985年作品》展览目录序文,对于这时期的创作作了适切的评论:「眼光仍然开向所有的可能,是一个在世界形成之前的浑沌,是一条路,不通向终点,却溯至起源,在有形无形之间,这就是赵无极的画领我们去的所在,一个未完全定形的世界,仍在悬荡,在迟疑,是在形成秩序前最后一刻的翱翔。…赵无极的画恒在对宇宙提出疑问,恒在戮力重造。有些画显示太初的勃然之气,能量摩荡,景物成形成象前的翻腾,还有些画展现星云的桀骜,或光的诞生或水的发明,或第一个清晨,或在物质的动荡之外,呈现生命,在隐约中,涌现。」(赵无极、梵思娃·马凯着,刘俐译,《赵无极自画像》,艺术家出版社,台北,1993年初版,1996年再版,页 167)


回顾赵无极的艺术创作历程,美国知名艺评家乔迅则认为赵无极从1979 年之后因尝试水墨画的创作,转换了过去的研究,投入一种新的风格方向。从1979之后的十年间,也就是1980年代的赵无极绘画,已臻至一种「优雅的状态」,此阶段他卸下所有的急躁,反而创造了中国绘画里出更为强劲的绘画「骨法」。光线,从无尽温柔的底处慢慢涌现、扩大,将黑暗围绕了,某种图志形式开启了寂静与静默。


赵无极的1980年代绘画达到乔迅所言的「优雅状态」,而艺术家也曾自言,他希望他的画面能够简单一点,能够多一点空间的感觉,他也一直在寻找这种空间的感觉。 在赵无极的自传里有一段话 ,传达了如此的意志:「现在我只一心作画,随当时的灵感,随色彩的需要。色彩是一切,什么也不是,要用得非常精简,甚至吝惜。


依随色彩之的需要,依随当时之灵感,使得1980年代的赵无极绘画显得高妙精练,有别于过去的激昂、雄浑,起伏颤动的情绪。《4.4.85》作品里带有赵无极的深沉哲思,他尝试借由单纯的色彩,使得绘画走向无限的天人合一境界。面对尘世的混乱,画家在自己的画室里沉淀、思考,心中存有了绘画的秩序。当他面对画布里不可预见的世界时,展开冒险与神游。画家孤独地在画室里挥洒着油彩颜料,利用其延展特性,彩色的光芒颤动,深不可测,灵思泉涌,突然出现在其中,色调变化活泼,变化万千。在这幅《4.4.85》的绘画里,显示了画家承续了东方绘画、诗歌里留白的传统,以及发扬西方绘画经典里光的空间,阐述了东西交融,阴阳和谐的中道,既有西方神秘学说的启发,又有中国人的自然思考,赵无极使其艺术臻至高妙的境界。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