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畫像

1951年

油彩 畫布 裱於木板

51.5 x 43 cm

簽名右下:席德進 1951.8

預估價
4,500,000 - 7,500,000
1,163,000 - 1,938,000
150,500 - 250,800
成交價
22,800,000
5,906,736
761,777

羅芙奧台北2013春季拍賣會

639

席德進 (台灣, 1923 - 1981)

自畫像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來源:
得自藝術家贈與,1981年8月2日

展覽:
「席德進逝世十周年紀念展」,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1991

圖錄:
《雄獅美術》月刊1981年6月號,圖版,頁27
〈席德進的彌留之夜〉,《臺灣日報》,1981年8月5日第八版,黑白圖版
《雄獅美術》月刊1987年2月號,圖版,頁139
鄭惠美,《山水.獨行.席德進》,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6初版,彩色圖版,頁34
陳秀珠撰、李明明教授指導,《席德進(1923-1981)人物畫研究》(藝術學研究所論文),台灣,2002,彩色圖版,圖47,頁47
鄭惠美,《心靈鏡像:把同性之愛嵌入畫框》,今藝術,台北,2003年9月號,彩色圖版,頁191

附藝術家親筆字條

賞析:
愛爾蘭作家王爾德曾說:「自戀開啟一生的浪漫。」浪漫是藝術家最重要的特質之一,藝術家幾乎都是自戀的,他們必須自戀,而藝術家的自戀往往展現於自畫像裡。回溯西方美術史的歷程,文藝復興時期興起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內在與價值,於是開始出現「自畫像」的繪畫類型。藝術家們觀看世界的角度,轉向他自己,通過繪畫中的臉與身體來觀看世界,同時也向世界展現藝術家自己。

歷史上多位藝術大師透過「自畫像」讓人窺見他們內在的獨白,觀眾站在自畫像之前,宛如展讀他們的個人傳記。美術史上最著名的自畫像,以十七世紀荷蘭大師林布蘭最受推崇,他一生畫過百幅以上不同材質的自畫像。還有十九世紀的梵谷、高更、塞尚、莫內,都曾完成過膾炙人口的自畫圖像;二十世紀的畫家更多,包括羅特列克、莫迪里亞尼、夏卡爾、畢卡索、達利、芙烈達、培根、安迪.沃荷等等,他們的自畫像眾所周知。中國早期畫家的徐悲鴻、潘玉良;台灣的陳澄波、廖繼春、席德進也分別都留下歷史的見證。

人物畫的表現一直是席德進的專長,早年以為名人肖像聞名。當然,他的自畫像亦成為華人藝術的經典。目前已知他自己的肖像油畫像僅有四幅:一幅繪於嘉義中學任教時期,時年28歲(1951);兩幅繪於40歲那一年(1963),還有一幅畫則是在即將邁入50歲(1972)時所完成。

席德進在四川求學階段,圖畫成績或美術比賽常常取得第一,表現極為出色。1948年自杭州國立藝專畢業時,總平均成績為全校之冠。他勤於作畫習作,繪畫的根基熟練扎實。同年隨國軍遷徙至台灣,於省立嘉義中學擔任美術教師。

此幅1951年的《自畫像》是席德進最早期的一幅油畫自畫像,那是他28歲時青春洋溢的模樣,透露著未被世俗所馴服的自信與傲氣。從早期照片的髮型分線,可以發現這幅畫是攬鏡自照後的自畫像,俊美的臉龐帶有陰柔與憂鬱的特質。眾所周知,席德進是台灣最重要的現代藝術家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同志名人。熟識的友人明白他的性向,但生活在保守的年代裡,他的情慾其實到底是被壓抑的,不被接受的愛讓他深感痛苦。

台灣藝評家鄭惠美曾在席德進的傳記中如此介紹這幅畫:「一九四八年來台後,在嘉義中學當美術老師的席德進為自己青春的歲月留下一張《自畫像》(一九五一),清秀俊逸的臉龐,白皙細嫩的膚色,優雅細緻的托腮姿態,挑逗挑情的斜視眼神,與他當年俊美的照片,如出一轍。自畫像似乎隱藏著他的自我耽溺與沉醉,透顯他同志情慾的存在想像空間。」(鄭惠美,《獻祭美神:席德進傳》,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頁291)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以自己為對象模型的同性戀者,自戀是尋求同性戀情的開始,自戀的特質也是為了隱藏無法公諸於世的同性情慾,為自己的情慾留下見證。1948年席德進離開家鄉後,一方面想逃避家中長輩擅自安排的婚事,另一方面也效法高更當年到原始大溪地開闢新人生,他同樣渴望到南方的熱帶島嶼體驗藝術桃花源。在台灣四處旅行走訪熱帶美景固然令他目眩神迷,然而白色恐怖的時代氛圍,年輕畫家的自由心靈受到桎梏,平凡貧窮的日子亦令他又感到苦悶。他想趁青春尚未消逝之前,到台北尋覓不一樣的風景。當時,他的作品獲選送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參展,有無數未竟的夢想等待他去追尋。在1951年的《自畫像》裡即描寫了他的自我陶醉與年輕熾熱的複雜心情。

在1951年《自畫像》的作品裡,主角身穿黑色長衫,十分帥氣自信。以四分之三正面像,凝視著鏡子裡的畫家自己,也凝視著觀眾。畫中的眼神非常迷人,席德進在其中投射自我的內在情感與靈魂。受到畢卡索藍色時期風格的影響,整幅畫顯露多感、神秘的特質;塞尚式的厚塗筆觸,顯得自然率真。畫中的人物還以粗獷的輪廓線條強調其精神,乃是受到過去恩師林風眠的提點,「用線去表現物體,而不是去追求光影的變化」。在此幅油畫中詮釋出洗鍊、簡約的特色,又有纖細柔美的古典調性。青年席德進從西方傳統中尋求自我的美感實踐,融入其自戀熱情的特質,充滿個人的魅力。

此幅記錄28歲青春的《自畫像》一直留在席德進的身邊,整整有三十年,直到生命的盡頭,可見其重視之程度。席德進於臨終前夕,特別央請管家將一幅油畫自畫像送至病房,用顫抖的手交代後事,寫下:「油畫中送自像一幅,給一個最好友XXX留念。席德進最後筆跡,8月2日,1981」。紙條中的名字正是現在此幅畫作的主人,他是畫家生前最重要的友人之一,珍藏此幅《自畫像》超過三十年,兩人的情誼深厚令人動容。現有的收藏家因年歲漸長,盼能割愛給知曉席德進藝術價值的有緣人,讓大師的風采延續永存。






1981年8月2日星期日下午一點鐘,L君從台中乘火車北上,準備前往台大醫院探視胰臟癌末期的老友席德進。不記得往返台北探病多少回,只是從席德進得病之後,他幾乎隔週就北上陪伴,這一天在車廂裡他的心情忐忑憂愁,從未如此的不安。四點鐘左右,抵達台北火車站,撥了電話到醫院去,管家高川說席德進大師想吃哈密瓜,他在西站附近找遍了水果店未果,突然想起席大師也愛喝甘蔗汁,於是匆忙買了一瓶就直奔醫院919病房。

五點半左右席德進的病況非常不樂觀,醫生緊急進行輸血,情況暫且緩和,其他友人陸續離開晚餐,留下L君陪伴著相識多年的老友,他口中的「老席」。他開始餵席大師喝甘蔗汁,但任性固執的大師堅持只肯喝東門買來的甘蔗汁,於是他託友人立刻去買他指定的甘蔗汁。

晚間九點,席德進聲音微弱地要他打電話給高川,將一幅油畫自畫像送到病房來,一時之間他們不知大師的用意何在。後來席德進要他找出眼鏡、簽字筆與速寫簿,示意要寫字,然後雙手顫抖地寫下:「油畫中送自像一幅,給一個最好友XXX留念。席德進最後筆跡,8月2日,1981」。紙上的名字就是L君的名字。看到「最後筆跡」四個字,頃刻間不禁潸然淚下。接著大師又翻開速寫簿的一頁,那是為自己設計的墓園草圖,用極其微弱的聲音說:「這件事就一切交給你了!」

席德進為了感謝摯友L君多年的贊助支持、照料陪伴,甚至要他接著處理身後事,難得慷慨地贈與他這幅28歲時所畫的油畫自畫像,作為「最後的禮物」。夜裡,席大師堅持坐在病床上,不願屈服於命運擺布,不甘生命即將要結束。席大師和死神的拔河陷入危急,午夜十二點一刻,似乎多贏得一天,但終究還是撒手離去。8月3日凌晨,一代大師從此長眠,往事點點滴滴,恍如一場夢。L君是唯一目睹席德進離開世間的人。



席德進,台灣美術史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59歲未滿的人生劃上句點。他是早慧型的藝術家,兒少時即顯露藝術天分,跟著母親繡花、畫花鳥,後以素描第一名考入重慶的國立藝專,成為杭州藝專林風眠教室的門生,1948年畢業時總平均成績為全校之冠。同年離開中國來到台灣,曾任教於嘉義中學,成為職業畫家,擅長人物肖像,自詡為「全台灣畫像畫得最好的」。1962年和另一位藝術大師廖繼春應邀前往歐美觀摩,體驗藝術之都的藝術脈動,席德進長駐巴黎創作並舉辦畫展,直到1966年才返國。

他的足跡遍布歐美十五個國家,見多識廣,回國後成為藝壇名人,形成一股席德進旋風。席德進和外交官、文藝圈往來密切,善於交際,也和許多文人、畫家都有交情。L君當時在台北讀大學,家族世代從事教育事業,他年輕亦有文采,因緣聚會結識了大畫家席德進,彼此雅好藝術、志趣相投,很快成為忘年之交。1967年,席德進曾以L君為模特兒畫了一幅素描及一幅油畫,留下友情的見證。

此後的十多年間,席德進每回到台中寫生,L君都儘可能同行,在畫家的指點下,他也開啟藝術之眼。年節時,席德進常和他的家人聚會同享天倫,相處融洽。生病後,也聊許多平常少談的心事。L君家族是中部的書香世家,喜愛文藝,跟在大師身旁,也漸漸收藏藝品、字畫,十多年間累積了豐沛的收藏,其中包括贊助席德進而買下大幅水彩、彩墨與書法作品,還有請席德進代購的林風眠和關良的作品。



1981年時,L君和一群好友為席德進大師舉辦隆重的葬禮、建碑、築墓園,並完成遺願成立「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將其畢生藝術心血送入博物館美術殿堂。今年,正值席德進九十誕辰週年,有意為老友席大師盡點心力。L君適屆從心所欲之齡,長年旅居海外,對於家中珍藏三十多年的藝術瑰寶,縱然萬般不捨,仍決定割愛給知曉席德進藝術價值的有緣人,讓大師的風采延續永存。

我們珍視收藏家L君與藝術家的多年深厚情誼,特別在6月2日的「羅芙奧台北2013春季拍賣會」收錄「席德進藝術專拍─摯友的三十年珍藏」專題拍賣,將介紹23幅席德進久未曝光的藝術鉅作,以及3幅席氏親自鑑賞過的恩師林風眠與關良作品。此批重量級的藝術品何其難得,件件皆是精品,尤其推薦席德進「最後的禮物」─畫於1951年的席德進《自畫像》,為已知藝術家最早的一幅自畫像油畫,也是僅存的四幅自畫像油畫之一。

看著這批26件作品,L君能總如數家珍地回憶創作時的點滴與緣由:巨幅彩墨畫《武陵》是席德進生平第二大的彩墨畫,它是一幅印象之畫。《秋意》是1979年途經清水沙鹿時看見老房子停下的寫生之作;最後的禮物《自畫像》、最大的行書書法《滿江紅詞》曾被故宮借去參加席德進逝世十年紀念展;《蔣公嘉言錄》 對聯則懸掛在摯友所主持的學校校長辦公室內,特別具有時代意義。

感性浪漫的席德進曾在自己的畫裡題上名句:「鮮豔還給季節,芬芳還給土地,姿態還給風雨。」意境優美,傳誦至今,畫家的人生觀呼應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的詠嘆。一生堅持守著藝術的席德進,飲盡生命的苦泉,照見藝術的甘醇,留給世人的美好而雋永的藝術瑰寶。「席德進藝術專拍─摯友的三十年珍藏」殊為難得,藝術愛好者不可錯過。(文/陳惠黛)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