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城市

1954年

油彩 畫布

46 x 55 cm

簽名右下:無極 ZAO 54
簽名畫背:ZAO Wou-ki Ville flottante VI-VII、54

預估價
14,000,000 - 20,000,000
3,571,000 - 5,102,000
459,800 - 656,800
成交價
21,600,000
5,373,134
693,864

羅芙奧台北2014秋季拍賣會

176

趙無極 (華裔法籍, 1920 - 2013)

漂浮的城市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來源:
帝門藝術中心,台北
現有收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附藝術家親筆簽名之原作保證書

賞析:
1954年是趙無極轉向抽象繪畫至為關鍵的年代。在此之前,趙無極受到保羅.克利(Paul Klee,1879-1940)的啟發而找到線條與符號的神秘魅力,他揚棄了西方傳統的三度空間描繪技法,反而開展了另一種悠遠的詩意空間。而這樣超越形體之上的意境追求,無疑喚醒了趙無極童年時期,在袓父趙紹甫殷殷教導之下所奠定的深厚國學修養,促使他在西方的繪畫脈絡之中,融入了蘊藏於自身精神內的東方文明哲思。

趙無極對於中國上古時期的甲骨文與青銅器紋刻的探索為他帶來豐饒的創作養份,這些上古文字與符號是古人處於天地之間,觀照自然萬物與無形現象,提煉而出的智慧結晶。於是,趙無極從克利時期運用線條勾勒有具體形狀的花草樹石與人物,到拉開視角著眼於宏觀的城市、自然界、以及流動於其間的混沌力量,再一次蛻變。然而,與其說趙無極經由研究甲骨文而領略了符號式的造形之美,倒不如說他從中頓悟了造形與自然力量之間的聯結,發現了一個令他更為著迷的世界。這個世界無形卻充滿力量,難以駕馭卻更為宏大且豐富,而這樣缺乏具體形象的認知領域,又呼應了二十世紀西方藝術的抽象趨勢,終於在趙無極的筆下匯聚,形成一股融匯東西方精神的璀璨旋律。

作於1954年的《漂浮的城市》正是趙無極走出克利的影響而形塑出個人獨特語彙的轉折之作。泛著金銅色調的天地之中,細膩鋪陳出神聖而典雅的文明氣質,朝向畫面中央凝聚的線條仍保留克利式的清晰纖細,卻也已然透露那有如銘刻般的剛勁力道,顯現出趙無極自甲骨文提煉而出的形式美學,而閃爍的光芒穿越濃厚的金銅、黃褐色層,間或透出互補的藍色調,散發優雅的光采,襯托出接近畫面中央的一抹銀白,成為視覺焦點。於是,充滿律動的線條與深淺有致的色層,譜寫出無法界定、幻化萬千的詩意空間。在此,線條已經不再如先前的作品般勾勒出具體的形象,而是消融為抽象的結構,或許仍舊隱約暗示著蜿蜒的街道、錯落的建築、以及迎向天際的尖塔,卻也同時揭示了另一層超越於形體之外、關於自然界與人間意象的領悟。經由線條的凝聚與擴散,以及跳躍於其間的光影,《漂浮的城市》透過感受性而非具體言說,傳達了生氣勃勃的城市形廓,並開啟無盡的想像。而藝術用在此作中精采地運用古典的金銅色調,煥發出神聖、典雅的氣質,也預示了他在1960年代最為輝煌而受讚揚的金銅色調抽象繪畫。

創作《漂浮的城市》之時正值33歲的趙無極,從初抵巴黎時深怕落入「中國趣味」的捷徑而刻意迴避東方元素,到發掘東方文化深刻的底蘊並注入創作之中,為我們開拓了新的藝術視野。他曾說:「我在畫中力求自由的空間關係,我的視點是像國畫中那樣移動的多視點。」離開了東方,反而使他深入了東方,在東西文化的交會、衝撞與迴旋之間,迸發出無比的創作能量,透過密集的轉化與蛻變,形塑悠遠深邃的趙式風格。他認為「繪畫應讓人以另外一種眼光看事物,以繪畫的觀點看事物」,因而努力地「創造一種不受題材限制的語言」,正如《漂浮的城市》詩意地展現一種關於居住、關於群體、關於人類社會與大自然的無盡想像。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