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3. 1964

1964年

油彩 畫布

53 x 72.5 cm

簽名左下:無極 ZAO
簽名畫背:ZAO WOU-KI 18.3.64

預估價
6,800,000 - 8,800,000
1,620,000 - 2,096,000
208,000 - 296,200
成交價
10,850,000
2,625,212
335,705

羅芙奧台北2006秋季拍賣會

043

趙無極 (華裔法籍, 1920 - 2013)

18. 3. 1964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賞析:

詩人葉維廉認為:趙無極是第一位將中國的畫境、意境、時空意念,以及西方探索時空意念融合為一,完整豐富呈現的畫家。因著他的成功 ,帶動中國後來者走向抽象藝術、發掘抽象藝術。在抽象繪畫領域上,他是一位先行者①。的確,歷年來趙無極的藝術評論多為詩人所作,曾習音樂六年的趙無極,在其繪畫中帶有一定的音樂性,接近詩的境界。趙無極一生中最重要的知音也是一位詩人,他是推崇中國文化的亨利·米修 。米修和趙無極相識於1949年 ,兩人情誼達35年。米修曾指出趙無極的畫不是「風景」,而是「自然」,他的評畫契合藝術家的心境。幸而透過米修的引介,趙無極很快融入風雲際會的巴黎藝文圈,進並與戰後紐約畫派成員同步發展。

「抽象表現主義」,又稱「非具象」, 為二次世界大戰後新興的一支藝術主流, 他們的觀念在於透過形式和色彩的使用,純粹表達藝術家自我的一種藝術形式。從康丁斯基以降,抽象藝術成為二十世紀中葉一個重大的美術現象,而表現主義起源自塞尚、梵谷的繪畫,此時更因戰爭的衝擊而重新崛起,兩股藝術匯聚成一風靡紐約的潮流,成員間彼此風格儘管分歧,但仍各領風騷 。在這股潮流之下有兩類群體 ,一是「行動繪畫」,如帕洛克、德庫寧、克萊因、賈斯東等人;另一類是「色域繪畫」,以羅斯科、諾拉德、馬哲威爾等為代表。而戰後歐洲藝術也受到美國藝術的啟發,幾乎同時在歐陸開創出「非形象」的藝術潮流,代表人物包括哈同、施奈德、蘇拉吉等人。而趙無極就是這股藝術潮流中的一員,有抒情抽象畫家的美稱。

1960年對趙無極的生命有一重大意義:年近四十歲,創作或生命都步入一個成熟階段,不久前他剛找到一處可以安靜作畫的空間,開闊他的心靈視野,在這一落腳處一住就是四十幾年,延續至今。1960年6、7月趙無極二度在法蘭西畫廊舉辦個展 ,當時法蘭西畫廊已經代理戰後抽象畫家哈同、蘇拉吉、馬內榭名家 ,趙無極此時已成為戰後當代藝術家的一員。1960年秋天,他和哈同、米修等人代表法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再度揚名國際藝壇。美術史學家認為趙無極1960年代的抽象畫已發展至高峰,知名度到達前所未有的佳境。他自信已找到一條可以融匯中心的路徑,中國和巴黎的影響對他同等重要。

作品《18.3.1964 》以紅色為背景基調,運用黑褐色的激烈筆觸,或凝結,或舒緩,充滿力度,整體畫面極富律動感。他的自然胸懷已經超越媒材的限制,完成了油彩不易達到的優游移動、濺射,完成了水墨不易達到的厚實凝結。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感受,竟然可以在同一幅繪畫裡自然地馳騁。在這幅畫裡50年代常見的符號早已昇華,化為不具形象的刷痕、線條。尺幅之間 ,猶如一個巨大的自然,觀者震懾於畫裡的氣象萬千 ,無意間墜入畫中的交響詩裡。前景底部渾厚、堆疊的黑褐色,如積雲,不斷地追逐、生成,頃刻間翻轉為蒸騰向上的氣勢,疾騁而過的畫鋒,起伏跌宕,飛速間濺灑出乳白色霜點,如驟雨、如旋風;在氤氳飄渺之間、捲升的褐色,在穹蒼裡最後化成縷縷輕煙。

石濤有云:「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抉出生活,尺幅上換去毛骨,混沌中放出光明。」趙無極必能體悟出清朝哲學大家的思想精髓,在有限尺幅裡闢出一方天地。英國水彩畫家泰納作品裡的霧氣淋漓、浪花聚散,相較於趙無極的繪畫空間,形成彷若時空交錯的對話。趙無極的作品《18.3.1964 》,將東方山水境界以及西方自然色彩,以個人語彙重現表現,達到近完美的聚合。

注释:
①葉維廉,〈反虛入渾,積健為雄-與趙無極談他的抽象畫〉,《與當代藝術家的對話-中國現代畫的生成》(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7年12月初版,1996年2月再版),頁13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