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奏

1974年

油彩 畫布

100 x 81 cm

簽名左下:André Masson

預估價
900,000 - 1,400,000
3,782,000 - 5,882,000
116,000 - 180,400
成交價
960,000
4,016,736
123,552

羅芙奧香港2016春季拍賣會

094

安德烈.馬松 (法國, 1896 - 1987)

四重奏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來源:
路易絲.賴利畫廊,巴黎
布里耶斯特拍賣,巴黎,1993年6月16日
大未來畫廊,台北
現有收藏者購自上述來源(約1995年)

展覽:
「安德烈.馬松」,路易絲.賴利畫廊,巴黎,展期自1997年3月3日至4月9日

圖錄:
《藝術花園月刊 – 藝術與文學》,泰蘭迪耶出版,巴黎,1977,第168號四月刊,彩色圖版,封面
《安德烈.馬松》,大未來畫廊,台北,1995,彩色圖版,圖16

賞析:
安德烈‧馬松,是二十世紀「行動繪畫」的先行者。他是風格近似超現實主義的法國畫家,1896年出生於法國北部的瓦茲省;1987年逝世於巴黎。他不僅是畫家,同時也是作家、哲學家、素描家、雕塑家、劇場舞臺與服裝設計者。年輕時入布魯塞爾美術學院與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習畫。馬松的作品多樣貌並不代表是單一風格的持續演進。其早期畫家受塞尚的立體主義、詹姆斯‧安索爾的象徵主義以及比利時新藝術等所影響。戰爭期間,他曾在法國軍隊服役。負傷退役之後,輾轉法國南部,而後定居巴黎,與米羅、布荷東等人相識相知。1923年加入超現實主義團體,隔年開始實驗具有象徵內涵的「自動性繪畫」(dessin spontané),極富書寫符號與無邏輯的書寫韻律,創作了大量鋼筆墨線的自動繪畫作品。馬松認為「行為」與繪畫或素描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他成為抽象表現主義或「行動繪畫」的先驅。他經常迫使自己在極端狀況下創作,例如在長時間的饑餓和困乏狀態下創作,或借助藥物效力進行創作。他相信這樣的極端方式可以幫他擺脫理性的藩籬,最大限度的接近自身的無意識狀態,從而實現藝術的自由發揮。大約1926年左右,他開始嘗試偶然性對繪畫創作的影響,例如他在畫布上扔沙子和膠水,而後根據兩者形成的圖形進行油畫創作。1920年代末期,他創作許多帶有暴力和色情主題的作品,其中不少是影射西班牙內戰。

1940年為躲避戰禍而與布荷東等相偕逃亡至美國,馬松對印地安與黑人神話深感興趣,此外還受到中國水墨畫與書法的吸引。馬松對美國畫家如高爾基以及帕洛克有絕對的影響力,他們身受馬松的自動性主義所折服。1945年馬松回到法國,各種深刻印象注入了他的新表現主義作品,富色彩的抒情主義取代了自動性主義,因而經常走入抽象的境地。1950年代,他尤其著迷宇宙與自發性符號主題所蘊含的抽象美感,以及側重精神表現的主題。1965年,他為巴黎奧德翁繪製頂棚壁畫;同年巴黎國家現代美術館舉辦了首次的馬松大型回顧展,其作品富文化性,尤其具有文學性及哲學性。進入1970年代,他的作品開始轉向象徵和啟蒙主題。探討個人的神話表達與文化象形之間的對話。

回望藝術史的發展過程,自二戰之後,藝術的中心由法國轉移至美國。歷史因素和文化因素促成了這一轉變。納粹德國的迫害使得許多優秀的藝術家,文學家,科學家背井離鄉,美國包容的文化向這些落難的人們敞開大門。馬松在美國的生活也是其藝術生涯的重要階段,他的藝術也對美國現代藝術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而後他回到故國,重歸歐洲傳統,與美國轟轟烈烈的現代藝術運動保持優雅的距離。

戰後至1970年代,抽象表現主義,普普藝術,照相寫實主義,觀念藝術,大地藝術等藝術風格流派席捲藝術界。歐洲藝術家多沉浸於戰爭的反思,美國藝術受消費文化影響,強調現世。而馬松則堅持自己的風格探索。作品《四重奏》完成於1974年,此時藝術家已年屆七旬,依然包含著旺盛的創作熱情,不斷突破自己的界限。在歷經抽象繪畫研究多年之後,馬松的繪畫重新回歸具象表達。《四重奏》的畫面中,人物的形象清晰可辨,但沒有刻意的寫實處理,色彩依然是畫面的主導。畫面主體由大塊面的黃色構成,間雜紅色和冷色調的藍和黑色,和諧而不失節奏感。背景中油彩筆刷模仿鉛筆的線條的筆觸整齊排列,呼應畫面主體描繪物件的動勢。在造型方面,作品亦帶有藝術家早期的經典作品的痕跡。人物被簡化和扭曲的造型,不由讓人想起藝術家早年立體派風格佳作。線條的運用亦保留著早年研習中國書法的情趣,與藝術家作於1962的作品《廚房女傭》中的線條有異曲同工之妙。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