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

1953年

油彩 畫布

53 x 65 cm

簽名左下:繼春 一九五三年

預估價
15,000,000 - 20,000,000
3,571,400 - 4,761,900
457,300 - 609,800
成交價
16,840,000
3,982,029
509,917

羅芙奧台北2007春季拍賣會

056

廖繼春 (台灣, 1902 - 1976)

淡水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圖錄:


《台灣前輩畫家的藏寶圖》,尊彩藝術中心,台北,1998,彩色圖版,頁18-19

賞析:

廖繼春最引人稱頌的繪畫風格就是色彩的表現,美術史學者以「色彩的魔術師」來讚揚廖繼春的繪畫。畫家曾說過他的色彩是騙人的,不忠於自然的。此無異於顛覆中國繪畫師法自然的固有傳統,而服膺西方野獸派、表現主義美學觀念。他隨心所欲的賦予景物主觀的色彩,卻能夠讓變化萬千的色彩互相調和,同時追求造型的自由,產生愉悅的感受。

對於色彩與造型的運用,廖繼春有其看法,他曾說:「我利用簡潔強烈的色彩,以對比和強調來賦予更多的色感,同時在線條的構成中注意造形趣味。不是寫某一個時間內的印象,而是把希望表現的色彩表現出來。」(參閱林惺嶽,〈跨越時代鴻溝的彩虹──記廖繼春的繪畫生涯〉,《廖繼春畫集》,國泰美術館,台北,1981年3月出版,頁230-231)

從50年代跨入60年代,廖繼春穩然渡過了低潮,再度把靈敏的視覺感受性,投向戶外自然與人文的遼闊天地。持續推展他的「變形與誇張」的寫生技巧。他的潛在天賦—色彩的敏感,隨著心情變得開朗,迎春花蕾的綻放開來,又變得更為大膽而奔放,在濃度的對比中,調和出亞熱帶特有的怡人芬芳。廖繼春喜愛描寫山光水色,尤其是河、港的風景。對於水景的描寫早緣起於1950年代的大量淡水寫生。

1960年代歐美考察回國,途中見聞大開眼界,美國抽象畫的風潮以及歐洲文明,皆使廖繼春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憾動。1960─1970年代廖繼春的繪畫創作達到巔峰。尤其見識到威尼斯的水色天光,舟楫穿梭水間的繁忙景象,自由和諧的創作氣氛,使得他回到台灣以後,將接收到的刺激,轉化為推動的力量,快速地找到自己的方法。無論淡水、愛河、威尼斯、野柳,或生命最後一站的東港,這些以水聞名的名勝景點,在他的筆下呈現出一種近似的繽紛、活潑的氣氛。而包括野柳在內等晚期的代表作,可謂是畫家純熟富麗的藝術結晶,透露出人生歷盡滄桑之後,心靈超越現實,回歸純真。因此,每個景點在繪畫中已經去除了國別、疆域的差異,超越了文化的衝突,呈現在觀者眼前的是畫家心中的一處世外桃源。

此幅1953年創作的《淡水》是早期經典作品之一,在淡水高崗上遙望白樓,右下角的路端是淡水教堂,白樓和教堂是歐洲式的建築,山腳下的民宅是閩式人家,中間還夾雜著日本宅舍,早期的淡水就是如此奇特的建築組合。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