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边

1980年

水彩 纸本

46 x 35 cm

签名右下:席德进
钤印右下:席

预估价
160,000 - 180,000
38,100 - 42,900
4,900 - 5,500
成交价
708,000
167,415
21,438

羅芙奧台北2007春季拍卖会

076

席德进 (台湾, 1923 - 1981)

淡水河边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来源:


现有收藏者1980年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

图录:


《中外画报》,第291期,1980,彩色图版,封面

赏析:
席德进的艺术

席德进说:"在水彩画上,把色彩支配得干净、漂亮并不算成功,色彩在画上必须具有真实性、夸大色彩,致于脱离了真实感,便成为装置的,或接近广告画。"

席德进在色彩运用上多是以沉着的色调做基底,并且他对色料的性质及延展性已达到可将水墨画的优势和水彩画同构型的部分拿来交迭应用,而达到更加完满之程度。其作品之中,主色调常为墨绿、墨蓝,而在他玩味过后的颜色总带有一种清爽的乡愁。而席德进创作生涯当中,水墨画部份曾经沉潜了一段日子,到了民国六十年代之后,他的水墨作品才陆续地出现,但停滞的期间并不是一种浪费,如之前提到的,他已探索过及消化了所有色彩运用的窍门,又再和水彩画的那种"湿中湿"的触感相结合。对国画演绎上有非常现代性的贡献。

席德进相当重视"不自我重覆",这在东方的画坛上是相当西方的理念。事实上,曾经于欧洲生活四年的经历,对其艺术生涯的继续方式与方向是一大关键,跟西方艺术精神与现代思想的直接接触,有趣的是,这样的经验反而将他带领到台湾乡土性主题的创作;而旅欧期间创作的重心即是线条上的精炼及拿捏,可从于那期间所创作的素描验证。而不自我重复如他本人所说:"创新的意志从初学起就要培养,人家作过的,我不必作,不仅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生命若是重复,就是浪费生命......宁可做一个革命性的画家而失败,也不要做一个名利双收的尾巴......,人是富创造力的个体,所以他本身要比任何学派和制度都重要,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对于一向重视群体的中国人而言,的确是相当具有突破性的想法,席德进个人的强烈个性,为其艺术创作谱出革命性的色彩。为了追求观念上的突破,艺术家以其自身做实验,不断追求创新,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精神。画我们最熟悉的、最热爱的,画别人不敢画的,我们不是画一幅美好的画就好了,我们要画一种开路的画。"席德进从不舍近求远而实在的态度令人动容,他的许多画作纪录了台湾土地的美好实在,或是说"曾经"过的美好实在,不论是东方或西洋,时间告诉我们一件事,"最好的艺术总是描述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席德进于此作了最佳示范。

席德进出生于相当优渥的环境中,也十分受父母之疼爱,而其母亲虽只是一位勤劳刻苦、手艺灵活的家庭主妇,也没受过什么教育,却极有艺术天份,像是山水花鸟样式的刺绣,由于生动又亮丽,总博取街坊邻居的好评,看在席德进的眼里,也激发他自己动手画画之欲望;初中毕业后,他自修了约半年,考进了成都技艺专科学校,但在这学习的是应用美术,不甚符合想追求纯粹艺术的初衷,而教导他素描的庞熏琹老师又介绍给他像是马蒂斯、毕加索等西方有革命性贡献的画家,而之后庞老师的离校令其无法于此得到满足,便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窗办理退学,准备追随老师到因抗战搬迁到重庆的国立艺专就读;国立艺专的艺术空气浓厚且自由,师生间常彼此交流,相处融洽,大伙对于艺术都有着献身般之热忱,同学们也常共同组织画会,互相观摩习作,学习及向上风气旺盛,而席德进便是在这样的风气下展开个人艺术的奠基阶段,同时,他也注意到班上好几位同学都在看诗歌、戏剧方面的书籍,因而激发出他的兴趣,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对《约翰·克利斯多夫》更是爱不释手。渐渐地,席德进从一简朴的乡下孩子蜕变为前卫的文艺青年。

1945年,席德进选了林风眠为他的西画老师,林风眠相当尊重学生的性格,观察出学生的特色后,教导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风格继续前进,所以不会有在同一老师下出来的学生都拥有同一模式的问题,就如席德进本人说的:"若不是在林老师两年的教导之下,开启了我走进艺术堂奥的正确道路,今天可能我的艺术又是另一个样子,像一般平庸的画家,永远找不到自己的风格。"

1946年抗战胜利后,学校由重庆迁回杭州,艺专位在西子湖畔孤山脚下,此学校培育出那么多出色的画家像是朱德群、吴冠中及赵无极等人,因素除了开放的校风,不外乎是西湖的自然秀丽风景,自古诗人都钟情的地方,无论是苏东坡或是白居易。

席德进在林风眠的耳濡目染之下,常常独自一人在纸上勾勒着男男女女,头像、胸像、半身像及全身像,不间歇地描绘着,满心希望像老师一般功力稳健,任何的线或形都是稳扎稳打。这样充满傻劲的努力获得该有的成果,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丝线条上的犹豫。

1948年席德进随着青年军师二零七师来到台湾,刚来此的他居住于台南,便即刻被遍布台南的凤凰木花艳红的色彩震撼住,台湾南部清晰的风光及质朴的农家令其惊觉到,学生时代的他,从未好好地体会大地与自然的一切;后来透过艺专同学吴学让的引荐,他来到嘉义中学担任美术老师,于是他常跟着学生一起画椰子树及写生,而这些可爱的孩子给尚年轻的老师开启无限灵感和信心,常一教完课,步入原野、山间及海岸,反复欣赏触及的事物,情绪来了就动手画,随着时间过去,他对台湾这海岛型气候的千样风貌的景色,愈加熟谙。

席德进的画风也经历过不同的时期,从欧普艺术、普普艺术,甚至是硬边艺术的探讨,但最后仍在1969年停止,同时以写实风格画出《群牛》,有一种库尔贝的精神,在此般主题下,画面上无需担心东、西融合,更无流行的制约,完全乡土,而这样的抉择是在尝试多样风格的果实,他不断地游走台湾穷乡僻壤的角落,无论是晒黑的乡下人、晒红的古厝或是越晒越斑驳的古瓮,都是他挖掘的对象,为的是纪录它们存在的证据,而这些题材似乎有表达自己的机会,不只是被画家摆步,这是因为他对它们有着真实的尊重。在观看这些题材同时,我们也被其观察着。

另一件必须提及的事是,也是从1969年起,他开始练习中国书法,他习于用线来表现物体,而不在光影上计较,到了台北之后,看到毕费刚毅的黑色线条,促使他1957年后的作品,线条更加耿直,他体会到在画水彩画时,用线条方面,书法有绝妙的帮助,因而,其画产生出新风貌。

这次春拍的九件作品,分别是六件水彩、一件彩墨作品和一件素描书法合并的项目,相信对爱好绘画者是一次感官及心灵的盛宴,也一道阅览席氏用心力经营的艺术人生。更可细细去感受收藏家和画家本人难能可贵的交情,收藏家对画家的作品自幼开始有极深的兴趣及研究,1974年于一场个展结识画家本人,进而展开深厚的友谊,席德进晚年罹癌住院期间,收藏家更是细心照料的少数好友之一。去年秋拍时,席德进画作造成的轰动足以证明其于艺术及市场上的价值,而今年的春拍之作再一次提供大家亲近其人其风的机缘。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