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宋代飲茶活動高度發展,其中鬥茶文化盛行,由裁判根據盞內湯色泡沫的品質及持久度評選。黑褐盞較能襯托白色茶沫觀察茶色的特點,因此最受歡迎,其中又以紺黑地兔毫盞為貴。宋徽宗《大觀茶論》盞項亦有類似說法:「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采色也。」北宋蔡襄《茶錄》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可見青黑釉地兔毫斑紋盞當時受重視的程度。
此樣式茶盞乃建窯最經典器型,其造型特徵為建窯蘆花坪產地所燒製;唇口微侈,外壁沿下一圈為束,為鬥茶止水線所設,美觀實用並舉,深符宋人藝術美學。深腹、底承淺圈足,口沿釉薄,內外黑釉發青乃上等發色,免毫垂流微細條紋並列,條理清晰。建盞窯變效果的呈現取決於窯室氣氛,窯溫,窯位等諸多要素,非人力所能,故每件建窯均具唯一特性,已不光是手工、胎釉工藝之差異而已。此茶盞燒製極精美,身形俊秀,由於使用痕跡明顯,排除窯址所出的可能性。日本學者「藤岡了一」是一專精中國高古瓷器收藏家,銀色兔毫斑紋突顯所謂銀兔毫的特色及優美品相保存完美,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