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田黃石因具有皇族專用的黃色,被滿清皇族寵愛並視為珍寶,爭相尋覓,價與金玉相同,視同瑰寶,倍受文人雅士、官宦、皇族及帝王的喜愛,自清以來極負盛名。相傳乾隆皇帝曾以田黃石祭天,並冠予帝帽,故田黃歷來有「石中之王」的尊號。從古至今田黃歷來都以兩計價,通常一兩以上者方算成材,三兩者可謂大材,而過半斤者則屬巨材也。因田黃原石多為自然形卵狀獨石,可想而知如此碩大,品相完美的正方印材,要耗用多大的田黃原石方可成形。
此印重達160克,色澤自然柔順,呈淡「橘皮黃」色,肌理蘊極細緻之蘿蔔紋,綿密欲化,其質地特別的凝膩、溫潤、細結、凝靈成油潤感,顯為中阪所產上佳田石,色質俱佳。頂部浮雕淺刻夔龍紋博古鈕,以三代青銅器紋飾為範,線條流暢靈動,其用刀之法堅致挺,饒有古風撲面之趣。
所作印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典出荀子「勸學篇」,清初名士餘甸所泐,時甸年方弱冠,著實令人驚嘆,亦足見其志向遠大清乾隆「福清縣志」有載:甸少穎悟,於書無不讀,下筆超絕,試輒冠軍嘗遊學京都,歷吳下,遍交知名士......著有「入蜀出蜀集」若干卷。
餘甸,字田生,初名祖訓,字仲敏。福建福清人。順治十二年出生,南平籍人,移居福州南台釣龍台畔。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進士。巡撫張伯行開創鰲峰書院,延聘餘甸前往主持。歷官四川江津縣,雍正二年閏四月任山東按察使,十一月被召回,敢於觸怒年羹堯,「直聲滿天下」。官至順天府丞。餘甸的書法,文章皆冠絕一時,喜歡收集硯台。雍正壬子十年,山東蒲台縣知縣朱成元送禮簿事發,被指稱收銀二千餘兩,與黃炳、博爾多同判絞監候,遂奪官。晚年字修吾,號芳初,曾因寫對聯出事下獄,不久病逝。著有「千卷樓集」。
此印重達160克,色澤自然柔順,呈淡「橘皮黃」色,肌理蘊極細緻之蘿蔔紋,綿密欲化,其質地特別的凝膩、溫潤、細結、凝靈成油潤感,顯為中阪所產上佳田石,色質俱佳。頂部浮雕淺刻夔龍紋博古鈕,以三代青銅器紋飾為範,線條流暢靈動,其用刀之法堅致挺,饒有古風撲面之趣。
所作印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典出荀子「勸學篇」,清初名士餘甸所泐,時甸年方弱冠,著實令人驚嘆,亦足見其志向遠大清乾隆「福清縣志」有載:甸少穎悟,於書無不讀,下筆超絕,試輒冠軍嘗遊學京都,歷吳下,遍交知名士......著有「入蜀出蜀集」若干卷。
餘甸,字田生,初名祖訓,字仲敏。福建福清人。順治十二年出生,南平籍人,移居福州南台釣龍台畔。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進士。巡撫張伯行開創鰲峰書院,延聘餘甸前往主持。歷官四川江津縣,雍正二年閏四月任山東按察使,十一月被召回,敢於觸怒年羹堯,「直聲滿天下」。官至順天府丞。餘甸的書法,文章皆冠絕一時,喜歡收集硯台。雍正壬子十年,山東蒲台縣知縣朱成元送禮簿事發,被指稱收銀二千餘兩,與黃炳、博爾多同判絞監候,遂奪官。晚年字修吾,號芳初,曾因寫對聯出事下獄,不久病逝。著有「千卷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