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刊专栏
酒标的艺术
唐维怡 / 羅芙奧季刊第24期 2018春 / 2018-04-17
葡萄酒是嗅觉与味觉的飨宴,而酒标则乘载着酒庄的精神、酿酒师的念想、将嗅觉与味觉转换为视觉与情感的展现,它是一连串的信号与提示,在拉开瓶塞前,触动着酒客的无限遐想。

葡萄酒酒标设计的历史不过百年,在玻璃瓶得以量产后的早期,仅以粉笔在瓶身上标上产地与年份,尔后负责销售的代理商才开始自行装瓶贴标,酒标仅是身分标签与资讯传递的媒介。随着葡萄酒百家争鸣的局面日益开展,酒标亦开始加入战局,为葡萄酒市场开辟出全新的战略模式,酒标设计、瓶身造型、乃至外在包装就是一款酒予人的第一印象,如何在短短的第一印象形成时间内,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受到这瓶酒的故事性与其独一无二的价值,酒标所承载的使命开始加深,酒标设计也以因而在在有着令人惊喜的呈现与结合。

其中,葡萄酒酒标的设计一直与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我的床My Bed”装置艺术闻名的英国艺术家Tracey Emin,就曾为葡萄牙斗罗河谷的Quinta de la Rosa酒厂打造了Tonnix系列酒标;法国波尔多圣爱美浓的Château Fonroque则委请擅长以奇特色彩与光影绘出魔幻场景的英国艺术家Peter Doig为酒庄2011年以生物动力自然农法酿造的酒款Cælestis创造酒标,这幅原作在2015年伦敦的一场慈善拍卖会上以四万英镑落槌。


除此之外,创立于1734年的Taittinger香槟酒厂自1973年开始推出了大师典藏系列Collections de Maitres,每年都会邀请一位艺术家设计瓶身与外盒图样,此系列的第一个年份1978年即请到欧普艺术的代表匈牙利裔法籍的瓦萨雷里Vasarely、1981年为法国新写实主义的先驱阿曼Arman、1985年则邀请美国普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及其后的Hans Hartung、Toshimitsu Imai、Corneille、赵无极等多位重量级艺术家。

结合艺术品独一无二的特性与葡萄酒本身因着天地人种种因素交织而成每个年份每一瓶独特的个性与风味,提升了葡萄酒的收藏价值,葡萄酒本身成了可以赏玩的艺术品,特殊酒标的价值如同绝版邮票般受到藏家们的关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家以完美酒质与艺术酒标闻名于世的酒庄:


Château Mouton
位列法国波尔多五大酒庄之一的Château Mouton位于波尔多Médoc的Pauillac村,于1973年破格从二级酒庄升格成为一级酒庄。被美国酒评家罗勃帕克Robert Parker喻为“超过一百分,突破味觉极限的酒款”,Château Mouton的旗舰酒款除了有着热情奔放的风格、高大的骨架、与圆润丰腴的质感,更是艺术酒标的先驱。

一切始于1922年接掌酒庄的菲利浦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这位男爵热爱文学、艺术、与戏剧,为庆祝其上任后第一个年份的问世-Château Mouton 1924,他邀请了当时知名的海报设计师Jean Carlu为其设计酒标,鲜明的色块绘制着代表了Rothschild家族的五支箭头家徽与代表着Château Mouton的绵羊。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受到同盟国(WWII Allies)胜利的触动,菲利浦男爵决定用该年度的酒标来纪念重获和平的喜悦,他委托给后来逐渐在戏剧界展露头角的Philippe Jullian,以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二战期间鼓舞自由力量的V字手势-“V for Victory”为创作核心,打造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艺术酒标;酒庄并自这一年开始的每个年份都与一位存世重要艺术家合作酒标的设计,独特的艺术酒标述说只属于当年份的故事。

而细细翻看Château Mouton的酒标更仿佛阅读着小型现当代艺术史,从立体派的布拉克Georges Braque(1955)、毕卡索Pablo Picasso (1973)、罗兰珊Marie Laurencin(1948);超现实主义的米罗Joan Miró(1969)、达利Salvador Dali(1958)、培根Francis Bacon(1990)、弗洛伊德Lucian Freud(2006);抽象主义的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971)、马德维尔Robert Motherwell (1974);普普艺术的安迪沃荷Andy Warhol(1975);游离于印象立体与抽象表现主义等派别间的夏卡尔Marc Chagall(1970)等等,每一位都是如今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艺术家。

Château Mouton在全球的拍卖市场中都是炙手可热的,与同样身为五大酒庄的Château Lafite、Château Latour等相比,超过半个世纪持续与艺术家的合作使得珍藏Château Mouton佳酿的同时亦是视觉的无上飨宴,收藏价值更加提升,藏家们自然也更加执着。


Sine Qua Non
膜拜酒(Cult Wine)是葡萄酒界的一大传奇,它并不特指某几个酒款或酒庄,而是一个从1980年代开始自成一格的概念与风潮,膜拜酒向世人展现了北美、澳洲、义大利、西班牙等地除了大规模生产的葡萄酒外,亦能生产精致酒款。

所有膜拜酒共通的特色是产量极低,相较于如拉菲(Château Lafite)一年三万箱以上的产量,膜拜酒的年产量仅数百箱,在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运作策略与Robert Parker等酒评家一致的高分好评下,膜拜酒在美国加州的纳帕山谷(Napa Valley)诞生,啸鹰酒庄(Screaming Eagle)、哈兰酒庄(Harlan Estate)、钻石谷(Diamond Creek)等庄园相继崛起。九零年代中后期,膜拜酒的价格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几经转手与公开拍卖后,价格可达上万美元一瓶,远远超越波尔多级数酒庄,更超越了五大酒庄葡萄酒的价格。而Sine Qua Non不仅是这波膜拜酒浪潮中的翘楚,更是全球公认最难入手的膜拜酒。

由奥地利移民的庄主Manfred Krankl一手打造的Sine Qua Non于1994年生产了第一个酒款-黑桃Q(Queen of Spades),在以Cabernet Sauvignon为主流的美国加州,Sine Qua Non却是以隆河(Rhône Valley)系的Syrah和Grenache作为其主力葡萄品种。更加有趣的是,庄主认为每一年的每一款酒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应该各有其独立的身分象征,因此即便是相同的葡萄品种,每一年的每一款酒都由庄主本人操刀设计不同的酒标,赋予寓意的名称,甚至是打破传统作法型式大不相同的玻璃瓶。出众的酒质、极其稀少的产量再加上举世无双的外在,藏家们开始以收藏艺术品的角度看待Sine Qua Non,难以搜集齐全更让Sine Qua Non的市场价值节节攀升。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