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刊专栏
莱兰夫妇 生活艺术的自然
陈昱良 / 羅芙奧季刊第26期 2018秋 / 2018-10-18


“他们并非家具或雕塑,称为“莱兰”吧!”
―克洛德‧莱兰


使用自然元素,形塑出清晰独特的风格,赋予作品优美与诙谐, 当“生活的艺术”被创作者视为最高,一系列留下的美好作品,即是精致而 贴近日常的“莱兰”精神。

始于1952年的邂逅,来自法国的莱兰夫妇(François-Xavier & Claude Lalanne),拥有一致理念,发展不同风格,也能完成共同项目。佛朗索瓦-查威尔‧莱兰(François-Xavier Lalanne, 1927-2008) 擅长将动物造型,巧妙暗藏机关,来自森林草原、湖畔的动物,看似雕塑,也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家具。其妻子克洛德‧莱兰(Claude Lalanne, b. 1924)多运用植物原型,蔓生柔软的线条,结合人体结构,兼具独创又结合“新艺术”(Art Nouveau)概念的鲜明特质。

巴黎蒙帕那斯的罗桑小巷(Impasse Ronsin)是故事的原点。由雕塑大师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âncuşi) 开始,吸引莱兰夫妇、妮基‧德‧圣法尔(Niki de Saint Phalle)、马克思‧恩斯特(Max Earst)、尚‧丁格利(Jean Tinguley)等艺术家,在这个秘密聚落,孕育无穷艺术。当年物质生活贫乏,灵感却源源激荡。普普艺术的蓬勃时期,二十多岁的莱兰夫妇,选择回归内省自我询问艺术在人类生命扮演何种角色。

莱兰的“真实”,来自再现动植物与人体外观的肌理;而“超现实”,则是移植这些元素,重新安置于现代人生活。古典文学的灵感,充满寓意美感。介乎艺术与设计的界线,创造丰富又充满当代语汇的使用经验。跨越两个世纪,认同“莱兰”的人越来越多,超脱族群和文化,延续至新一代藏家。设计师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Laurent)是两人早年的好友与知音,请他们独家设计家具,更邀请克洛德参加1969年秋冬高级订制系列,合作模特儿大胆前卫的金属配件。

思索现代人身穿羊毛衣,却罕见羊群出现在客厅,甚至是城市街头。佛朗索瓦-查威尔著名“羊群系列”,作为1965年青年艺术沙龙的参展作品首次亮相。二十四只蓬松毛茸的铜质绵羊椅子,标题《荷马的羊》来自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故事,其幽默之举惊艳四座并引人会心一笑。从此,时装大师到好莱坞明星,趋之若鹜订制莱兰的绵羊椅凳。2013年,更结合纽约曼哈顿的艺术计划《盖堤加油站》,水泥丛林的加油站出现绿草皮和白羊群,冲突可爱的画面,行人驻足且合影留念。

雕刻艺术易于呼应环境的展示特性,更让莱兰的艺术扩及公共空间与大众交流。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露天展示喷泉《叹息的天使》,攀满青翠绿叶的大型白石头像,完美结合周遭树影,汩汩清水,顺着眼角流出,倒影前方的水塘。作品带有诗意,更赋予人类情感的想像力。喜爱两人的私人收藏家遍布全球,作品更为庞毕度艺术中心、尼斯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休伊特设计博物馆等国际级美术馆典藏。

2010年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莱兰夫妇规模最大,作品最齐全的回顾展。现场布置超脱华丽,仿佛置身异域梦境。佛朗索瓦-查威尔的河马、白鹭造型家具展出,透露其早年在罗浮宫醉心埃及艺术的轨迹。而克洛德无处不在的金色枝丫,延伸整个室内空间,铜质合金的唇型苹果、鳄鱼皮矮桌、银杏叶椅,运用翻模与电镀技术,细腻的叶片花瓣栩栩如生,吟咏田园诗歌的意象。

划时代的莱兰夫妇,细微如饰品,大至公共环境,两人不变的精神,是艺术需与实质空间感染互动。无论取材,抑是概念,皆从“自然”二字探索。相对传统艺术品,限于观看而神圣不可触碰。习以为常的惯性,不经意吸引目光,伸手触摸感受,毫不造作的融合,才是他们深切思考并实践生活的艺术。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