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 中國的硃砂 5

2001年

油彩 畫布

250 x 250 cm

簽名畫背:2001 Yan Pei-ming 嚴培明 Mao. Chinese Vermilion #5

預估價
35,000,000 - 44,000,000
8,974,400 - 11,282,100
1,206,900 - 1,517,200
成交價
49,880,000
12,802,875
1,640,520

羅芙奧台北2008春季拍賣會

144

嚴培明 (中國, 1960 年生)

毛澤東─ 中國的硃砂 5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來源:


麥克斯‧海茲勒畫廊,柏林

展覽:


「中國的硃砂.紀念毛澤東」嚴培明個展,麥克斯.海茲勒畫廊,柏林,2001年4月20日至5月26日

圖錄:


《中國當代藝術》,弗拉麥里翁出版社,巴黎,2004,彩色圖版,頁49

《嚴培明.猛龍過江》,真相出版社,第戎,2003,彩色圖版,頁125、頁130、頁133

賞析:

旅法藝術家嚴培明,是繼老畫家趙無極、已故藝術家陳箴之後,第三位被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龐畢度中心指定收藏的華裔藝術家。上海工人子弟出身的嚴培明,1980年二十歲時前往法國尋求發展,當年他誓言要闖出一番局面才肯回到中國,而1991年入選龐畢度中心舉辦的「運動2」聯展,此後他才首度回國探親。1993年他又榮獲法國政府頒佈羅馬大獎,赴羅馬法蘭西學院梅第奇宮研修一年。2007年12月法國總統沙克吉出訪中國,邀請嚴培明隨行,並委託他創作法國抵抗運動英雄的肖像畫,在在證明此工人藝術家在海外所受到的禮遇及推崇。

嚴培明目前任教於第戎美術學院,其實1981 年至1986年間他也曾在此進修。而初期的創作也會使用顏色作畫,但畫素描時只以黑白練習,當他畫顏色時,老前輩們經典的傳統如影隨形,最後他放棄了顏色,只選擇黑與白,或紅與白等雙色調。儘管裝置、錄像成為西方藝術的主流,然而他不以為意,幾乎一開始他就堅持肖像畫的題材。在中國時期,他已嘗試描繪勞工與農夫的肖像,因為人道關懷始終是他所關心的議題。他在一次訪談中提到創作抽象畫的原因,說道:「人像似一面鏡子,這正是我感興趣之處。當我們看著一幅畫時,就像是閱讀一面鏡子。影像是一種鏡子。」今日的藝術家往往關切形而上的問題,或是探討寫實的、社會性的議題。然而,嚴培明既關心形而上的問題,也留心於日常生活,他自認無法孤立於現實之外,從過往的肖像畫標題來看,皆與現實有所關連,而如他所言,鏡子的功能正是在反映時代。

嚴培明是一位肖像畫家,1987年他開始在法國畫毛澤東肖像,離開中國七年的他,竟然和千里之外的中國本地藝術家一樣,共同選擇此象徵中國的政治圖騰。起初並無畫意圖畫毛澤東,只想依「普世存有」方式表現人的姿態。於是,一開始他先畫默默無名的普羅大眾。不過,沒有名氣的畫家,選擇了無名的主題,那麼最終他仍舊默默無名,無法前進。毛澤東是二十世紀最知名的人物之一,國際人所熟知的面孔,他既是一種形象,同時也是一部中國的歷史。為了鍍金成名,嚴培明決定開始畫毛澤東。因有毛澤東,他的肖像畫產生了力量。毛澤東的中國歷史及其衍生的文化,吊詭地成了畫家個人的宣傳畫,為「一位生活於法國的口吃中國畫家」宣傳,一種療慰思鄉情懷的藝術行為,順理成章地得以被法國人接納,並獲致成功。

1991年他在巴黎舉辦個展,標題是「面對面,通過他的歷史,我的故事剛剛開始」,說明了他的繪畫企圖與軌跡。先畫了毛澤東,接著畫父親,有時他無法分辨兩者間的區別,因為兩者一樣的重要,對他而言,父親的地位和毛澤東相當,而兩者的連結即是建立於兒子/藝術家的身上。在上海時期,畫毛澤東像是為政權宣傳而作,在法國第戎,他也以宣傳畫畫家自居。然而他的畫是帶破壞性的,批判性的,不是純然的歌功頌德,宣傳的是自己的人道關懷。當他畫著「偉大舵手」毛澤東肖像,或是畫著母親口中的笨拙父親,採取的皆非偉人的姿態,而是呈現極度人性化的形象。

策展人馬卡狄曾經寫道:「因應西方的使用,嚴培明的毛澤東,不僅只是中國模範的藝術置換,儘管藝術家的手法避免反諷,然這些肖像仍有所偏袒。他交替地使用『紅太陽照耀所有的心』(微笑的、光芒四射的、威嚴的等)傳統表現方式,以及更批判的表現方式(噁心的、目盲的、哭泣的、傲慢的、溼漉的、垂死的等)。嚴培明的表現(非表現主義的)技法,以及黑與白(或有時的紅)的簡潔運用,是慣例的社會寫實處理所不容的。其實中國主席的『人性化,過度人性化的』特質,勝過意識形態賦予的理想憧憬。畫家也宣稱,在描繪毛澤東與父親之間,在二十世紀最知名人物肖像和他卑微的前人肖像之間,其實並無二致。」(參閱馬卡狄,〈繪畫的犯案現場〉,《嚴培明.猛龍過江》,真相出版社,第戎,2003,頁14)

「中國的硃砂」,乃是嚴培明以紅白兩色所探討的一系列毛主席肖像畫,在毛澤東的肖像畫中顯得非常突出。某種程度來說,他延續安迪.沃荷對毛澤東的崇拜,但所訴求的乃是人性的問題。2001年曾為嚴培明舉辦「中國的硃砂.紀念毛澤東」個展的柏林畫商海茲勒說:「對毛的興趣是......它當然是源自安迪·沃荷,而且它絕對是我們所說的個人崇拜。就是這個崇拜使得毛可以讓大家取得,大家對毛的意象是如此地熟悉。沒有其他的中國領導人,或甚至世上的領導人如毛這樣經常地被複製。我們意思是毛是波普。但對嚴培明來說,我想毛是一個比較個人的東西,而這些畫作就是純粹的畫作,是超越複製的。」(摘錄自艾普若.蘭姆,葉子啟譯〈新一代書商與藝術家的機會之都:專訪柏林畫商麥克斯·海茲勒〉,《典藏今藝術》Art Today雜誌,2001年8月號)

本次的拍品《毛澤東—中國的硃砂5》屬於「中國的硃砂」系列作品,在此嚴培明選擇了最具民族性、最經典的色彩—硃砂紅,來表現一段集體的歷史印記。嚴培明曾經在訪談中回憶紅色毛澤東的緣起:「我15、16歲時被要求為學校和工廠畫宣傳壁畫,當時我建議用紅色來畫毛澤東肖像,結果沒有人能反對。...紅色是好消息,黑色是壞消息。」(艾瑞克.寇里阿,〈與嚴培明對談〉,嚴培明展覽目錄,第戎,1987)這一系列的作品都是巨幅的毛澤東肖像畫,有幾幅是毛澤東頭部肖像,《毛澤東—中國的硃砂5》少見以半身毛像為構圖,挪借的文本是一張1956年拍攝的知名歷史照片—毛澤東勇渡長江後的揮手身影。當時毛身著浴衣向民眾揮手,展現親民的一面,同時也宣揚偉人堅強的意志與體魄。然而在畫家的筆下,毛澤東的經典形象顯得模糊遙遠,凌亂的頭髮、鬆散的衣衫,和一位尋常老百姓無異,偉大舵手的光環褪去,歷史的榮光隨時代更迭已展現不同的面貌。

嚴培明常常以超大尺寸創作肖像畫,使其產成告示牌、大看板的聯想。嚴培明說過,正因覺得卑微,所以畫面才刻意引人注目地巨大,這是小人物希望變成巨人的幻想,他追求用最簡單的材料達到最大的效果。今天,巨幅照片如同繪畫一樣,經常成為藝術展演的一環,兩種形式十分接近。在中國,宣傳畫都是非常巨大的,觀者必須抬頭仰望,它們的巨大讓觀者顯得渺小,產生敬畏的心理。東方的寺廟,西方的教堂,往往也是高大的殿堂,神佛或雕像的巨大,會使人容易折服。然而,對嚴培明而言,在創作大尺幅作品時,他與觀者之間維持某種具體而貶抑的微妙關係。面對大尺幅的肖像畫,我們若是靠得太近,就無法看清細節;為了容易觀看,我們必須保持一定距離。準確性在於缺少準確,如果一開始太過準確,那麼就沒有準確性,這樣形成了某種思考辯證的關係。如同毛澤東像,他的面容非常清楚準確的,然而卻是畫家用粗筆、寬筆所完成的,帶有某種粗暴感的。

《毛澤東—中國的硃砂5》作品不僅曾在 2001年柏林麥克斯.海茲勒畫廊的嚴培明個展中展出,還曾在法國電影導演好友米歇.昆若爾2002年所拍攝的嚴培明紀錄片— 《明.大佬藝術家》現身,成為重點作品為影片宣傳,影評甚至形容嚴培明如神祕的畢卡索。《毛澤東—中國的硃砂5》不屬於政治波普一類,不是紅色經典的宣傳畫,它是個人自我的宣傳畫,它反映的乃是藝術家的歷史觀,以及對人性的終極關懷,其所呈現的格局是巨大恆久的。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