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系列-單鞭下勢

1982年

木雕

47(長) x 35(寬) x 46(高) cm

簽名:朱銘 '82

預估價
16,000,000 - 22,000,000
3,776,300 - 5,192,400
484,400 - 666,100
成交價
16,280,000
3,929,520
504,572

羅芙奧台北2007秋季拍賣會

074

朱銘 (台灣, 1938 年生)

太極系列-單鞭下勢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附真善美畫廊開立之原作保證書

賞析:
對朱銘而言「藝術是種修行」,是他數十年藝術生涯的體驗,加上只有小學畢業的他,看書相當費時,但卻不影響其學習的志趣,不但養成以天地自然為師的特質,更學會去思考,他曾表示:「我有思考的習慣,睡前一定要想一件與自然有關的課題,並找到滿意的答案,這就是修。不是去外面學習,因為你在外面看了很多,那都是別人的思想,最重要的是你要怎麼做。但不學也不行,不學的人就沒有思想及觀念,我若沒學,就像素人畫家一樣,只會講故事,而沒有自己的語言,不知道藝術是什麼,更不知道藝術家要如何生活。我很努力,每天的生活都是在搞藝術,要像和尚的修行一樣才對。」從這方面來看,他受老師楊英風影響不少,楊英風收朱銘為徒後,雖不曾正式上過一堂課,但在藝術實踐中毫無保留地加以指導,並且非常了解學生的所長和不足之處,對楊氏而言,藝術上的本質在於心而非手,華麗的工藝並不是帶出藝術價值的主要動力,他也發現了朱銘在「心」的層面上是豐富且深廣的,也因如此,楊英風總是尋求機緣讓朱銘展現才華。而他對朱銘的啟發就在於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及推崇簡樸寫意的美學觀並簡化雕塑的形式,以適當的材料來表現特定的題材,使材質本身的肌理成為雕塑語言的基礎部份,在1968到1976年間,與楊英風長期的相處下,朱銘藝術的成熟度有顯著的進步,從一位藝匠銳蛻變為國際知名的雕塑大師。

從早期以台灣民俗或民間生活為體材的雕塑到此時引起國際藝壇關注的「太極」系列,皆為其生活的再現,巧妙的是,「太極」系列或許也是楊老師建議他練太極培養身體而不經意下誕生的果實,當朱銘正當著迷於太極的奧妙,思緒充斥著太極拳的各樣招式,自然而然便想將它們的樣子以雕塑形式再現,對他來說,用手比劃和用手刻劃是相同的,也無需事先特別去設計,所有的作品都無法預先安排,完全看生活的當下是在那一個點停泊,因為事先的安排或設計都不是朱銘的習慣。

1978年,朱銘二度赴日展出,而這也是他的「太極系列」首次受到矚目的一次展覽,其中「單鞭下勢」系列作品從此便矗立在了日本的「雕刻之森」。「太極系列」也為他的創作生涯開闢了另一個旅程。其實在此之前,就在1976年他成名的那次個展中,朱銘就已展出一尊題為《功夫》的木雕,可以說是「太極系列」的發端。在朱銘眼中,「太極系列」才是他自己風格的起點,而他所要表達的那份生命力,是由內而外,而非由外而內。

「太極系列」雕塑之中,幾何化抽象體面與人物動勢造型的聯繫,以及三度空間語言中動靜與粗放簡潔的對比,形成了作品豐富有致的節奏變化;雕塑在陽光和陰影之中形成極為豐富的變化效果。在此件《單鞭下勢》中,朱銘憑藉著自己的經驗、閱歷和判斷,將人們熟知的太極文化以及相關的拳術套路加以藝術處理,從以往相關的意象架構中脫離出來,讓人生動地感覺出單鞭即下的勢大、力沉與勢不可擋。

朱銘的「太極系列」創作,將架上雕塑和環境雕塑相互參照和融合,引入現代雕塑的新理念,在現代的公共空間之中,賦予了更為廣闊的視覺創造和人文圖景。《太極系列》以其獨特的視覺符號和雕塑形態,成為都市生活的互補和自然造化的延伸。作品形成了以靜制動的視覺張力和震撼人心的體量感,具有特定的時代感召力,富有無盡的當代審美精神的想像和陶冶。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