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賞花圖

彩墨 紙本

68 x 69 cm

簽名左下:林風眠
鈐印左下:林風暝印

預估價
7,500,000 - 8,800,000
1,923,100 - 2,256,400
258,700 - 303,500
成交價
8,850,000
2,271,561
291,071

羅芙奧台北2008春季拍賣會

059

林風眠 (中國, 1900 - 1991)

仕女賞花圖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來源:


席素華(馮葉的母親,亦是林風眠的學生)舊藏

香港三槐堂收藏(得自上述來源)

圖錄:


周衛明編,《藝苑掇英第七十二期:三槐堂藏現代書畫專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2004,彩色圖版,編號4,頁3

賞析:

《仕女賞花圖》彩墨畫為林風眠的上海時期作品,創作時間約於1960年代左右,原來的收藏者是席素華女士,她是中國老一代建築師與建築教育界翹楚馮紀忠(1915年生)的妻子。馮家於1956年結識潛居上海南昌路的林風眠,席素華因雅好藝術,曾拜林風眠門下。林風眠還認當時年僅三歲的馮家女兒馮葉為義女,兩家往來密切。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監禁的林風眠也屢受席素華等人關照。 1978年女兒馮葉跟隨林風眠後,自上海遷居香港,照料其晚年生活。席素華與馮紀忠後來也移居美國。

藝術評論家郎紹君指出,林風眠於1960年代創作的仕女畫,帶有一種「簡素中的迷人色感與現代感」。這種風格養成主要根源於中國陶瓷藝術,尤其是宋瓷官窯、龍泉窯那種透明顏色的影響,林風眠自述受到宋代藝術純淨、高雅的審美格調所影響。仕女可謂是林風眠上海時期的重要創作之一,女子常著古裝衣飾為多,呈現藝術家的古雅偏好。「畫法風格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墨筆勾勒,再染以墨、色者,其風格較接近於傳統仕女;一類用彩墨畫,有光的表現,肌體大抵用平塗,講究統調,間以墨與白粉勾勒衣紋,大都刻畫半具體半抽象的環境,營造一朦朧的情調。總的看,這時期的仕女畫捕捉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並由姿情和氣質傳達出東方女性的溫柔嫻雅、清淡秀媚、如詩如夢。沒有『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感懷,卻可以尋出『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老傳統的影響。其形式感與情調的創造,與畫家吸取宋瓷的透明性、純潔感有關,但所畫仕女的迷人彩色、現代感和秀美神韻,應來自畫家的心理經驗和遙遠的青春記憶。」(摘錄自郎紹君著《林風眠》一書)

《仕女賞花圖》中背景簡約而抽象,墨色暈染有致,素瓶插飾典雅白荷,予人詩意的聯想;畫中仕女含蓄端坐,氣質高雅,捻花微笑,彷若東方美神之化身。畫家在畫面中力保中國傳統美學的筆墨趣味與深邃意境,但因早年留學歐洲,受西方藝術思潮的影響,致力於改革中國畫,因此構圖的形式或佈局,都可見西畫的取向。在色彩方面,水墨、水粉和水彩的結合,複合的表現形式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力,彷若音樂中的協奏曲。尤其敷以白粉勾勒,使得畫面充滿光線的印象,傳統美學中融入現代感,林風眠的仕女畫在近代中國藝術家中風格獨樹一幟。

評論家丁羲元曾以〈林風眠論稿〉一文探討林風眠的藝術及影響。他認為當代中國在色彩與構成方面能超越前人,林風眠有其開拓之功勞。林風眠承繼了海派繪畫的傳統,不斷地繪寫出「色彩的詩」。丁羲元寫道:「他的色感強烈而豐富,愛好大塊重色,原色,重重疊疊,從堆砌中求美。他由早期的『白』,到中期的『黑』,發展為晚期的『紅』。『早白』,仍注重於線的流美,以勾描淡彩,畫面多留空白......。」在此,丁羲元指出了白色與淡彩是林風眠早期藝術的特點,文革之前的上海時期,林風眠渡過一段清淡的隱居生活,妻女移居巴西之後,往來間多是畫友、學生,經常在報刊中發表美術看法,此階段偶有油畫創作,大多勤於練習畫仕女與風景彩墨畫。只可惜文革抄家前夕,兩千多幅水墨畫心血親自毀棄,除了贈與友人與學生幸而留存者,後人根本難有機會一窺其奧。據悉,林風眠畫遍千餘幅仕女畫,不滿意的作品隨即丟棄,才逐步養成林氏仕女畫風格。

相較於香港時期,林風眠上海時期作品存世稀少,《仕女賞花圖》堪稱其中上乘之作。加以席素華女士與香港三槐堂之知音鑑賞,更顯其彌足珍貴。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