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77

1977年

油彩 画布

73 x 100 cm

签名右下:无极 ZAO

签名画背:ZAO WOU-KI 25.2.77

预估价
6,800,000 - 9,800,000
27,880,000 - 40,180,000
906,700 - 1,306,700
成交价
8,240,000
31,692,308
1,061,856

羅芙奧香港2010秋季拍卖会

020

赵无极 (华裔法籍, 1920 - 2013)

25.2.77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展览:


「赵无极:关于动势」个展,璜.普安兹画廊,巴塞隆纳,1978

「赵无极近作」个展,库特画廊,卢森堡,1979

图录:


杰哈.德.康坦兹与伊夫.波纳菲合著,《赵无极》,拉迪佛罗斯/安利哥.纳瓦哈,巴黎,1998,彩色图版,页183

朵拉.华利耶与梵思娃.马凯,《赵无极:关于动势》,波利格拉法出版社,巴塞隆纳,1978,黑白图版,编号16,页78

赏析:

1972年赵无极的爱妻美琴病逝,在极度哀伤之下,他有一度无法作画。后来,他重新找到平静的力量—重拾水墨画,找回熟悉的涂涂画画、纸墨的感觉,丰富了他后期的抽象语汇与形式。赵无极的油画因为加入中国水墨的影响,过去激越、狂烈的笔触不再,转而以晕染的溼润感,苍茫、幽远的空灵感,成为1970年代中期作品的最大特色。


多位艺评家皆认为,1973年起赵无极进入了另一个艺术的阶段。自中国探亲归来、「重拾水墨画创作」无疑是关键性的影响。赵无极在自传中提起这一段转变的过程:「我知道,从1973年开始,我的画风变了,因为我的朋友常常这么说,尤其常常这么写,也许这时我成熟了,过去累积的努力,有了成果。一切都变得容易多了。我也知道,我愈来愈爱画,愈来愈有话要说,也愈来愈怕自我重复。我画我的生活,但也想画一个眼睛看不见的空间、一个梦的空间,一个使人永远感觉和谐的所在,即使用的是充满矛盾力量的不安的形式。」(参阅赵无极、梵思娃著、刘俐译《赵无极自画像》,艺术家出版社,台北,1992初版,页147)


而1975年到1976年间,赵无极的创作力愈来愈形丰沛,画廊与博物馆的展览邀约不断。巴黎的国家现代美术馆—庞毕度中心开馆于1977年,而它的前身位于东京宫,特别在1976年迁移之前举办国家现代美术馆收藏展,其中一个取名为「悬挂之三」专室,展出赵无极九幅完成于1950年至1975年间的绘画作品,足见他在法国艺坛的地位。


法国艺术史学者兼艺评家朵拉.华利耶,以「动势」,行动绘画的观念探讨赵无极1970年代的抒情抽象绘画。她认为有一派欧洲艺术家如苏拉吉或哈同效法远东的书法家,那是西方人难以操作,舍弃西方传统,寻求他者文明的一种动势特质,渐渐的因为熟悉,甚至动摇民族优越感。从此观点来看,在这类画家中来自东方又在巴黎生活数十年的赵无极,其绘画无疑是最具有启发性。


作品《25.2.77》创作于1977年,这一年赵无极与第三任妻子梵思娃结为连理。此时沉郁、纠结的笔触不再,画面显得轻盈而优雅。赵无极谈起起此时的创作,他写道:「每一幅画,从最小的到最大的,都是这梦的空间的一部份。」画面透出音乐般的魅力,结构形式蕴藏新意,高妙地运用油彩,创造出水墨一般无穷的中间调子,其色感丰富和谐,给予人们无穷的想像空间。赵无极将中国文人画的理想,以现代的方式具体而微地呈现世人眼前,化为珍贵的瑰宝。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