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蕩

彩墨 紙本

51 x 41.5 cm

簽名右下:林風眠
鈐印右下:林風暝

預估價
2,400,000 - 3,200,000
572,000 - 762,000
73,400 - 97,900
成交價
3,658,000
885,071
113,181

羅芙奧台北2006秋季拍賣會

039

林風眠 (中國, 1900 - 1991)

蘆花蕩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展覽:


「林風眠」畫展,大未來畫廊,台北,展期自2005年6月11日至7月3日

圖錄:


大未來畫廊2005年「林風眠」畫展邀請卡封面

來源:


蘇富比拍賣,香港,2003年10月27日,編號355

現有收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賞析:

彩墨「畫戲」的經典 文/ 李超 20世紀50至60年代,是林風眠藝術的重要時期 。其中特點之一 ,即是戲曲人物畫的轉向。畫家借鑒舞臺形象,進行舞臺人物畫彩墨創作,其中既有側重形式探索的因素,又有精神方面的需求,憑藉戲曲故事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良知。他曾說:「我喜歡看電影和各種戲劇,不管演得好壞,只要有形象、有動作、有變化、對我總是有趣的。」

其實,令林風眠著迷的,並不是戲曲故事,也不是演技與表演風格,而是為了畫戲。林風眠彩墨作品《蘆花蕩》正是這時期經典的「畫戲」之作。其實,林風眠畫戲,不是為了再現舞臺上的美,而是為了一種形式的探索,用林風眠的話來說就是「綜合的連續感」,即物象在空間中的時間表現。該作品形式探索的突出之處,在於嘗試立體分離等方法,運用平面切割、符號象徵和狂放的直線,以及黑、藍、赭、白等色彩的對比 ,刻畫出空前強烈的戲劇性場景 。畫家對力與美、善與惡、歷史與現實的感受 ,都收納在悲壯而紛亂的畫面中了 。這無疑取決與畫家西方現代藝術觀念與手法的借鑒,尋求一種新的造型時空表達方式。他在1951年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我想從舊戲的動作,分化後再想法構成創作,在畫面上或者可能得到時間和綜合的觀念。」

林氏戲曲人物畫創作有一個變化過程。即畫家從保留舞臺形象與舞臺空間特徵,到跳出舞臺空間與舞臺情節,只借助於舞臺化的造形表現畫家的情思與觀念,而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內心世界注入其中。這可以說是林風眠拉大與舞臺藝術距離的一種再創造,也是畫家對戲曲人物繪畫的一種重要的突破 。這種突破 ,正是得力于新的造型時空表達方式。作品《蘆花蕩》即屬於此類突破之佳作。該作品與畫家相關的戲曲畫探索一脈相承,重點在於動態的捕捉,並以幾何形變形刻劃人物,從中穿插著直線、弧線的構成的輪廓線,並由黑和褐為基調的色塊組成形象,產生平面化的裝飾風格,賦予舞臺人物以凝重而又豐富的視覺感受。

事實上,林風眠筆下的傳統戲劇人物造型,如同其所擅長描寫的仕女人物、漁村風情和各類靜物一樣,都曾經不同程度地結合了東西方藝術語言的重要經驗融合而得。就《蘆花蕩》等類型的戲劇人物畫而言,一方面,畫家在藝術構思過程中,彩墨造型與後印象派、野獸派和立體派的影響有關 ,試圖將物件的內在結構 ,與豐富的色彩與奔放的筆觸融為一體。可以說,《蘆花蕩》中的形象造型,顯示了藝術家單純而簡約的藝術追求,並形成高度概括的視覺符號。作品中,人物所處的場景畫面運用概括的手法表現,突出人物造型的簡化傾向 ,在單純的基調基礎上 ,求得豐富多樣的表現效果。另一方面,林風眠又運用宣紙、松墨和毛筆,作為地道傳統繪畫材料和主要媒介,使得墨色和墨線的表現,形成輕盈和透明的奇特效果,並借鑒民間美術語言的融合,顯示出繪畫語言的平面化傾向。因此,我們同樣能夠通過林風眠的這一「畫戲」之作,表達出孤傲、沈寂和蒼涼等中國傳統審美思想和趣味,開啟了中國彩墨畫的創新之路。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