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风景系列

2001年

水墨 尼泊尔纸

102 x 176.5 cm

钤印右下:XU BING

预估价
1,300,000 - 1,700,000
5,508,000 - 7,203,000
167,700 - 219,400
成交价
1,560,000
6,554,622
201,290

羅芙奧香港2015秋季拍卖会

057

徐冰 (中国, 1955 年生)

读风景系列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赏析:
出生于1955年的徐冰,在1970年代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小高潮中被分配去北京贫瘠的山区插队。在延庆县花盆公社收粮村渡过了难忘的青春时光。农村艰苦的生活带给他不一样生活体验:作为父母双全,兄弟姐妹齐全的「全人」,他经常被叫去帮忙红白喜事。这些独特的民俗体验影响着他日后的创作,他的作品中时常带着别样的气质,让人捉摸不透,又不得不被吸引。历经波折,徐冰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版画,特别是木刻版画的形式对他影响深远。他在自叙文章《复数与印痕之路》中曾说道:『我对版画的兴趣,是以对字体的兴趣做为衔接的。「创作版画」是西洋画种,是西洋知识分子的艺术,西方的文人画。其起源和生长是与宗教,史诗,铅字,插图,这些与书有关的事情弄在一起发展起来的,类似中国文人画是与诗文,书法同生的关系。铅字与版画在讲究的纸材上,真是人间绝配。这「配」出现的美,让多少人一旦沾染上书,就再也离不开。』

对于文字,字体和印刷的兴趣贯穿了他的创作。从早年的《复数系列》到无人能懂的《天书》和颇具争议的《鬼打墙》,再到妇孺皆识的《英文方块字书法》,《读风景》和《地书》系列。尽管创作语言逐步摆脱了版画的媒材限制,甚至延伸至当下最新的流行文化。作品中延续不断的脉络依旧是对文字之美的探索。他说,文革的时候有大量时间刻钢板研究印字,而幼时习字使他以中国传统文化线索发展了自己。这种表里不一的、带着面具的文字刺激我们审视文化概念的局限。他试图去除文字上的文化负荷,让文字与观众在对话中回到零度情景。

历经多年的版画实践之后,徐冰开始尝试新的创作语言。《读风景》系列中,他将自己擅长的书法与水墨意趣相结合。在一次访谈中,他这样谈及:「『读风景』这一系列作品,一方面讲这个东西变得更中国化,就是只有中国艺术家能玩这个东西,因为它使用了中国文字最特殊的一种性质。只有中国文字和中国人的思维与图像之间有这种关系。另一方面它又回到了自然与文学符号之间关系的原起点上。又使这类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超越了语种的限制。你看到这个符号像树,你就知道这是树字。这时你已经懂了。」看似单一的中国水墨画,实际蕴含着丰富的层次。对他来说,水墨一笔,墨分五色的感觉就体现出中国人的境界追求。而舶来之物的油画,则是三笔一种感觉,需要许多笔不断塑造,通过肌理和笔触去传达一种感觉,因而油画的美感在于不断塑造的过程所体现出的丰富。中国传统水墨则是艺术家与材料之间的自然配合而传达的出的人画合一的天然趣味。

虽有过多年的西方生活的经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人画和书法对徐冰的影响至深。他说:「中国文人自古就有一个理想,就是希望把诗书画放在一起。但自古形式上都是分家的。弄些与画有关的诗用书法抄出来。但我在画的同时就是在写字,在写诗,完全是揉在一起的。多简单的事情,只是长期以来都被所谓艺术形式风格的讨论给制约住了。」

创作于2001年的作品《读风景》完美呈现了艺术家对于字与墨,字与画,画与观赏者的理解。他所「读」之画,本是一幅「山隐」题材的山石图,画面的主要构成部分:山,石,树,木,这些本应由笔墨干湿浓淡或精致的皴法所呈现的文人画符号被隶书,行书,甲骨文等字体书写的汉字所替代。以字替形并未影响作品的画面感,跟随字的轨迹,依然可以想见原作的画面:近景和中景,隶书「石」勾画出山脉的走向,与远景繁体书写的「远山」遥相辉映。间杂在「石」间的是成片的「木」,「木」聚成林,相得益彰。画面中细小的细节被文字说明注释出来,例如画面右侧上方的说明:这里有一条路,山那边有一个村子。传统的「山隐」的题材中,画家会在山间点缀一间茅屋,一位恬淡的文人坐在屋中,或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在徐冰的画中,这些矫饰的元素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朴实的「石头墙」「牛粪」「草垛」「玉米地」。这些源自艺术家早年生活体验的元素带着质朴的幽默感。彷佛这里所描绘的就是收粮村的一角,生动鲜活,充满生活的美感。难怪徐冰的大学老师在讲平创作时说:「徐冰对农村的感情就是一种爱情,很好。」事实上这种爱恋跨越他多年的艺术创作。在「读风景」的系列里依旧可见他在1980年代创作的版画《石村》(1981,49 x 66 cm),《有山的地方》(1985,41 x 61 cm)等优雅淳朴的宁静之美。《有山的地方》里麦田演变成了《读风景》中的林木。作品默默地讲述着他的个人历史。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