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風景系列

2001年

水墨 尼泊爾紙

102 x 176.5 cm

鈐印右下:XU BING

預估價
1,300,000 - 1,700,000
5,508,000 - 7,203,000
167,700 - 219,400
成交價
1,560,000
6,554,622
201,290

羅芙奧香港2015秋季拍賣會

057

徐冰 (中國, 1955 年生)

讀風景系列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賞析:
出生於1955年的徐冰,在1970年代文革時期的「上山下鄉」運動的小高潮中被分配去北京貧瘠的山區插隊。在延慶縣花盆公社收糧村渡過了難忘的青春時光。農村艱苦的生活帶給他不一樣生活體驗:作為父母雙全,兄弟姐妹齊全的「全人」,他經常被叫去幫忙紅白喜事。這些獨特的民俗體驗影響著他日後的創作,他的作品中時常帶著別樣的氣質,讓人捉摸不透,又不得不被吸引。歷經波折,徐冰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在多年的創作實踐中,版畫,特別是木刻版畫的形式對他影響深遠。他在自敘文章《複數與印痕之路》中曾說道:『我對版畫的興趣,是以對字體的興趣做為銜接的。「創作版畫」是西洋畫種,是西洋知識份子的藝術,西方的文人畫。其起源和生長是與宗教,史詩,鉛字,插圖,這些與書有關的事情弄在一起發展起來的,類似中國文人畫是與詩文,書法同生的關係。鉛字與版畫在講究的紙材上,真是人間絕配。這「配」出現的美,讓多少人一旦沾染上書,就再也離不開。』

對於文字,字體和印刷的興趣貫穿了他的創作。從早年的《複數系列》到無人能懂的《天書》和頗具爭議的《鬼打牆》,再到婦孺皆識的《英文方塊字書法》,《讀風景》和《地書》系列。儘管創作語言逐步擺脫了版畫的媒材限制,甚至延伸至當下最新的流行文化。作品中延續不斷的脈絡依舊是對文字之美的探索。他說,文革的時候有大量時間刻鋼板研究印字,而幼時習字使他以中國傳統文化線索發展了自己。這種表裡不一的、帶著面具的文字刺激我們審視文化概念的局限。他試圖去除文字上的文化負荷,讓文字與觀眾在對話中回到零度情景。

歷經多年的版畫實踐之後,徐冰開始嘗試新的創作語言。《讀風景》系列中,他將自己擅長的書法與水墨意趣相結合。在一次訪談中,他這樣談及:「『讀風景』這一系列作品,一方面講這個東西變得更中國化,就是只有中國藝術家能玩這個東西,因為它使用了中國文字最特殊的一種性質。只有中國文字和中國人的思維與圖像之間有這種關係。另一方面它又回到了自然與文學符號之間關係的原起點上。又使這類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講超越了語種的限制。你看到這個符號像樹,你就知道這是樹字。這時你已經懂了。」看似單一的中國水墨畫,實際蘊含著豐富的層次。對他來說,水墨一筆,墨分五色的感覺就體現出中國人的境界追求。而舶來之物的油畫,則是三筆一種感覺,需要許多筆不斷塑造,通過肌理和筆觸去傳達一種感覺,因而油畫的美感在於不斷塑造的過程所體現出的豐富。中國傳統水墨則是藝術家與材料之間的自然配合而傳達的出的人畫合一的天然趣味。

雖有過多年的西方生活的經歷,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文人畫和書法對徐冰的影響至深。他說:「中國文人自古就有一個理想,就是希望把詩書畫放在一起。但自古形式上都是分家的。弄些與畫有關的詩用書法抄出來。但我在畫的同時就是在寫字,在寫詩,完全是揉在一起的。多簡單的事情,只是長期以來都被所謂藝術形式風格的討論給制約住了。」

創作於2001年的作品《讀風景》完美呈現了藝術家對於字與墨,字與畫,畫與觀賞者的理解。他所「讀」之畫,本是一幅「山隱」題材的山石圖,畫面的主要構成部分:山,石,樹,木,這些本應由筆墨幹濕濃淡或精緻的皴法所呈現的文人畫符號被隸書,行書,甲骨文等字體書寫的漢字所替代。以字替形並未影響作品的畫面感,跟隨字的軌跡,依然可以想見原作的畫面:近景和中景,隸書「石」勾畫出山脈的走向,與遠景繁體書寫的「遠山」遙相輝映。間雜在「石」間的是成片的「木」,「木」聚成林,相得益彰。畫面中細小的細節被文字說明注釋出來,例如畫面右側上方的說明:這裡有一條路,山那邊有一個村子。傳統的「山隱」的題材中,畫家會在山間點綴一間茅屋,一位恬淡的文人坐在屋中,或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在徐冰的畫中,這些矯飾的元素不見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樸實的「石頭牆」「牛糞」「草垛」「玉米地」。這些源自藝術家早年生活體驗的元素帶著質樸的幽默感。彷彿這裡所描繪的就是收糧村的一角,生動鮮活,充滿生活的美感。難怪徐冰的大學老師在講平創作時說:「徐冰對農村的感情就是一種愛情,很好。」事實上這種愛戀跨越他多年的藝術創作。在「讀風景」的系列裡依舊可見他在1980年代創作的版畫《石村》(1981,49 x 66 cm),《有山的地方》(1985,41 x 61 cm)等優雅淳樸的寧靜之美。《有山的地方》裡麥田演變成了《讀風景》中的林木。作品默默地講述著他的個人歷史。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