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2013年

綜合媒材 畫布

115 x 90 cm

簽名年代畫背:Tsuyoshi Maekawa 2013

預估價
3,200,000 - 4,800,000
863,000 - 1,294,000
110,200 - 165,300

羅芙奧2018春季拍賣會

017

前川強 (日本, 1936 年生)

作品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來源:
重要私人收藏,亞洲
香港佳士得拍賣,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間拍場),2015年5月30日,編號86
現有藏家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前川強個展」,白石畫廊,東京,展期自2013年7月27日至9月1日

賞析:
戰後抽象・日本美學

POST-WAR ABSTRACTION
AESTHETICS OF JAPAN

前川強1936年生於日本大阪,幼時因看過米羅、克利作品而意識到對自由與創作的渴望,立定以「藝術」作為一生志業。隨戰後新時代的來臨,藝術家1959年首次參與第八屆具體美術展,年年參展,1972年正式成為會員。1962至1972年間,前川強參與具體派藝術運動,與向井修二、松谷武判齊名,成為該畫派第二代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即便協會解散,他仍然活耀地創作,並擴展至海外,使其藝術成就廣為世人所知。

提及前川,腦海立即浮現「粗麻布」印象,這項他貫徹生涯的運用媒材,已成為其象徵性的存在。他透過扭轉、切割、撕扯等破壞性手法,在畫布上縫合貼上粗麻布,將之立體塑形,並施上顏料使整體畫面密合。將二維平面畫布提升至未盡的三維立體世界,當中予以保留的空間,是創作者強調身為一位畫家的堅持,並且服膺具體畫派創始人吉原治良訂定的最高原則―「創造前所未有之物」。

「何謂創造?」,藝術家回答:自己終其一生執著於探索媒材的物質性,但並非單純的呈現其韌性。為了強調作品的張力,透過麻、棉布等織品。他極力創造與表面相對應的線條密度,經由破壞再創造的過程,轉化物質最原始的狀態,承載藝術家內心的感受。最後留下的結果,即是他認為藝術自由的所在與原創。

1950年代到1972年,是涵蓋他的探索年代和參與具體派運動的第一階段,早期色調自然,以織品與顏料間的層疊並置為關注焦點;第二個階段是1970到1980年代,軟薄的棉布纖維取代堅固的粗麻布料,精密縫紉技巧,衍生出許多幾何形狀的表現形式;最後,近年來的藝術實踐,則是疏落有致,創作技巧收放自如,常見波紋規律的均衡起伏,仍出現在作品之中。勻稱線條令人聯想日本傳統畫:「琳派」,那些在暗金色之間如煙,華麗上升的嫋嫋曲線。

前川的繪畫,線條作為鞏固畫面結構的主要角色。順著麻布的皺褶紋理,時而低伏,時而探出平面。1960年代初,藝術家曾解釋,日本上野原發現的古老陶器圖騰是靈感的啟發。宏觀,以俯視的角度觀看作品,仿若翱翔於高空的鷹,山川、田野、高原近乎於真實的自然。微視,則是手掌指紋,容納於五指山間的地貌。單憑觀者一念收放於天地的開闊心胸,便能感受其箇中唯妙。

大量的色彩,也是前川表現的重要元素。透過自動性技巧的濺灑、滴流,或手動合乎意識的塗繪,從大片色塊到細小的彩點各色表現形式皆具。傾注的顏料,使畫布與麻匹間的縫隙被填滿覆蓋,互相層疊交融,在突起和凹陷處擴散、漫延、浸潤,展現線條和顏料組合的試驗性,一種透過人類被動性控制,展演的命運性碰撞。

此拍品《作品》2013年完成創作,曾經展覽於東京白石畫廊前川強個展,歷經亞洲重要私人收藏,十分難得。底色白色帶來清新的視覺感,襯托蜿蜒黑線的源源生命力,搓擦創作過程的流線足跡。織品皺褶的層次肌理間,紅黃藍綠,錯落彩色寶石般的天然花紋,瑰麗色彩交互渲染,美不勝收。整體畫面宛若大氣脈動的生生不息,詮釋藝術家成熟階段的至真至美。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