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9. 69

1969年

油彩 畫布

146 x 97 cm

簽名右下:無極 ZAO

預估價
8,800,000 - 11,000,000
255,100 - 318,800
成交價
18,457,500
546,614

羅芙奧台北2003秋季拍賣會

031

趙無極 (華裔法籍, 1920 - 2013)

25. 9. 69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圖錄:


雷馬利,《趙無極》,藝術圈出版社, 巴黎,1986年,黑白圖版,編號413,頁336

傑哈·德·康坦茲與伊夫·波納菲合著,《趙無極》,拉迪佛羅斯 / 安利哥·納瓦哈,巴黎,1998年,彩色圖版,頁147

來源:


歐林斯先生夫人收藏,紐約

私人收藏,巴黎

賞析:

盪胸生層雲──趙無極筆中「自然的氣象」

趙無極的繪畫在中、外的成就已是有目共睹,近來他成為法蘭西學院美術學院院士,法國政府賦予藝術家最高榮譽的肯定。如欲探討中國或西方的繪畫史,我們都無法跳過他的名字。他在國際藝壇的成功,帶領中國後起藝術家對抽象畫的追尋,足以被譽為抒情抽象的先行者。法國《世界報》的藝評家菲利普·塔尚曾以「漂浪者」形容其人其畫,點明了這位中國畫家在西方畫壇的奮鬥歷程。

那年是1948年的春天,趙無極搭輪船自上海離開,航向歐洲的藝術學習之路,懷著對塞尚、後印象派的孺慕,一路循著西方現代藝術的軌跡,找尋西洋繪畫的源頭。他在巴黎羅浮宮瞻仰大師的巨作,住進藝文人士聚集的蒙巴納斯區,成為雕塑家傑克梅第(Giacometti)的鄰居。趙無極一邊學習法語,一邊在大茅屋工作室作畫,他希望在巴黎確定自我的位置。巴黎真的是現代藝術的聖地,來自四方的藝術家群聚於此 ,趙無極結識當時幾位已經成名的藝術家:
哈同(Hans Hartung)、史塔耶(Nicolas de Stael)、蘇拉吉(Pierre Soulages) 、達·西爾瓦(Vieira da Silva)、李歐佩樂(Jean-Paule Riopelle),更在作家米修(Henri Michaux)的幫助下躋身於巴黎藝文圈的核心。

趙無極說:「畢卡索教會我們如何去畫畢卡索,但塞尚教會我如何去注視我們中國畫的本質。」他的意思是說,看畢卡索的畫,得到空間的啟示不多,但看塞尚,尤其是《聖維克多山》,「山與天空色塊連接不可分的情況,完全是中國畫的辦法」。趙無極認為旅行是充電的好方法,自古中國文人從名山大川參透哲理,現代畫家自然也能藉由走覽博物館、探訪各地人文風景名勝,尋獲激盪靈感的好素材 。他在瑞士伯恩的一個展覽中發現克利(Paul Klee)的繪畫,從中發現他的作品竟能貼近自己的心靈,透過深受中國藝術啟發的克利,他找到西方繪畫的另一種層次,進入「詩」的境界。他以符號、線條顫動,呈現愉悅的感受。中國甲骨文、古文中充滿繪畫性的啟發,趙無極在繪畫裡頭盡情地挖掘自我文化底層的蘊藏。後來,他索性將符號、形象完全放掉,曲曲折折之後尋見一片寬廣的空間,如同大山大水的雄渾氣勢、如同浩瀚宇宙的幽遠縹緲。

1960年代趙無極的抽象繪畫走紅於歐美兩地,豐沛的創造力使他登上另一座高峰。趙無極在一次訪問中提到:「人們都服從於一種傳統,我卻服從於兩種傳統。」說明中國文化傳統與西方藝術對他的雙重關係。他不只一次地談到巴黎對他的影響,巴黎使他成為一位真正的藝術家,隨著思想的成熟,他慢慢地重新發現中國,進而在繪畫中反映中國。然而這回溯本源卻須歸功於巴黎。如果未曾留學歐洲,如果不是到人文薈萃的巴黎,那麼他的藝術不會呈現如今的面貌。無疑地,他的繪畫揉合了中國與西方的藝術精髓,「將法國的情致與遠東的空間感知相互結合」(日本美術史學家高階秀爾語)。

《25-6-69》一作完成於1969年 ,此時他的創作臻至成熟的階段,他的創作早已受到藝壇的肯定,這一年夏天他在加拿大蒙特婁當代藝術博物館和魁北克博物館巡迴展出生平的第二次回顧展。為了出席博物館開幕,他偕同當時的妻子美琴一路旅行美洲。在加拿大期間,拜訪畫家友人李歐佩樂,順道又到了墨西哥,成為拉丁美洲畫家塔馬友(Tamayo)的客人,這段記憶是他生命中很美好的一段。同年,比利時裔美國籍的美術史學家兼評論家許奈德(Pierre Schneider),為法國國家廣播電台製播一部關於趙無極的紀錄影片。

從1960至1970年的十年間趙無極全心作畫,在他的自傳裡,這十年對他而言就像是開保時捷跑車的速度一樣,飛快地逝去,他覺得時間在催促著,要他趕緊把尋得的想法表現出來。愛情激勵著他,唯一的念頭就是不斷地工作、工作。後來回顧這十年的工作,他方才覺得有了具體的成果,進入繪畫的成熟期。

趙無極第一本法文編年目錄的作者雷馬利(Jean Leymarie),指出1960年代趙無極的藝術不斷地開展 ,以對比或和諧化一表現出韻律、肌理和色調的細微變化;時而偏好單色,時而深暗而盈滿,暈染的棕色上有黑色刮痕;時而乳白而輕盈,如銀灰色的雲霧。其他有的是雪與藍寶石、慕思和紅寶石的華麗和諧。

當1969年法國的藝術史家索里耶(René de Solier)問起趙無極對色彩的品味,趙無極回說:「我喜歡所有的顏色!」對方接著問:「哪些是主色?」「都沒有。我沒有偏愛的顏色,我對顫動特別有感受力。」此一簡短的回答說明了趙無極其繪畫與風采的祕訣。色彩不是他畫裡的主旨,光的躍動才是。他更關注的是裡頭的空間。

趙無極的畫意進入詩的領域,進入自然宇宙的探尋。《25-6-69》 這幅畫以紅色、棕色、黑色的筆觸交匯而成,快意奔放,大塊的飛白使周圍色彩更顯明麗,黃、紫添加細膩的韻致。詩人葉維廉認為看趙無極的畫,「彷彿獨立在舞台的邊緣,聆聽色澤與線條在那裡演奏演出」;「像杜甫讓雲滌盪在雄奇雄渾的胸懷裡」。這恰恰是符合杜甫的詩「胸盪生層雲」的意境呢!

參考書目:

Jean Leymarie, Zao Wou-ki, Edition Cercle d'art, Paris, 1978, 1986
葉維廉,《與當代藝術家的對話──中國現代畫的生成》,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87年12月初版,1996年2月再版
趙無極、梵思娃·馬凱著,劉俐譯,《趙無極自畫像》,藝術家雜誌社,台北,1992年1月15日初版,1996年1月15日再版
《趙無極六十年藝術回顧》,上海博物館,上海,1998年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