灕江岸

1976年

油彩 木板

30 x 40 cm

簽名左下:荼 七六

預估價
8,800,000 - 15,000,000
2,095,200 - 3,571,400
268,300 - 457,300
成交價
14,600,000
3,452,353
442,089

羅芙奧台北2007春季拍賣會

051

吳冠中 (中國, 1919 - 2010)

灕江岸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圖錄:


《吳冠中畫選60's-90's》,中國三峽出版社,1996,彩色圖版,頁95

《吳冠中作品收藏集I》,人民美術出版社,一畫廊,彩色圖版,編號28,頁80-81

賞析:

吳冠中1970年代油畫作品,被視為藝術家油畫創作最佳的時期,此階段多數的畫作尺幅不大,因為這些畫作皆是他旅行跋涉期間的直接寫生創作,小畫利於攜帶。他背著畫箱到處寫生,天南地北浪跡江湖,畫架、畫箱,連同油畫一起肩扛著搬家,這段刻苦的創作經歷,為他的藝術留下不凡的成果。

中國藝評家水天中在〈吳冠中—中國藝術轉折期的探索者〉文章裡點出吳冠中油畫的成就,他如是形容:「吳冠中是以油畫家的身分登上中國藝壇的。作為一個出國留學開始其藝術活動的人,他比許多同輩人顯示出更多獨立自主的稟賦。在他離開學院畫室,擺脫學院流行習作模式之後,他的繪畫才藝不但沒有受到削弱,反而有更大的進展。這種情況在早期留學生中並不多見。而他的油畫創作上顯示的那種無處不在的中國氣派,更是值得珍視的成就。他超越了題材的地域性,不論是北方鄉野、江南村鎮,不論是巴黎街市、南洋風物,他的油畫作品絕對中國韻味,中國氣派。」(摘自《吳冠中精選畫集》,斯民藝苑,1996年10月出版,頁6)

1970年代吳冠中多次行經廣西桂林一帶,《灕江岸》即是完成於1976年的寫生作品。他雖然長期住在北京,但故鄉卻在南方,他的繪畫與美感取向,無疑對江南的秀麗景致有所偏好。吳冠中曾讚賞:「虎丘,西湖,灕江,人們欣賞大自然的秀麗,山色湖光,春風楊柳,脈脈柔情。」

灕江山水自古聞名,他的前輩李可染等也反覆描繪桂林的灕江山水,1966年時李可染曾寫下:「世稱灕江山水甲天下,吾曾三次往遊,覺江山雖勝,然構圖不易。茲以傳統以大觀小法寫之,人在灕江邊上,終不得見此景也。」等文句。灕江景色之奇,在於山光水色的變化,在於群山圍繞、竹林掩映的寧靜。李可染的水墨灕江聞名遐邇,吳冠中自然知曉,於是他曾經說過:「...那麼多畫家畫過桂林,已有那麼多精彩的桂林攝影,人們頭腦裡都早已熟悉桂林了。但作家、畫家、攝影師仍將世世代代不斷地表現桂林的美感,見仁見智,作者個人敏感永遠在更新,青羅帶與碧玉簪。...」(吳冠中著、陳瑞獻編,〈美醜之間〉,《要藝術不要命》,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5月初版,1997年5月再版,頁185)

《灕江岸》一作不必然是實景寫生,吳冠中為了擷取美景,經常揹著畫架,移動畫點多次,有時因選取最美好的形象和角度,甚至步行一、二十里路。前人李可染認為灕江雖美,構圖不易,吳冠中自然對此景亦有獨特體驗。在《灕江岸》作品裡,畫家表現了桂林甲天下特有的山形,山水共一色,有清秀之美,遠方濃綠處是竹篁林,岸邊有矮屋人家,沿著江畔成線性的構圖。幾艘渡船的桅杆,和遠方直聳的山勢相映成趣。

樸實的渡船人家站立舟上,遙望遠方,畫裡託寄著畫家向來對水鄉人家特殊的懷舊情感。宜興是他的生命原生地;杭州則是滋養其藝術的搖籃;這些中國江南以水聞名的地方,常常在畫家的作品中反覆出現,因而每每當他行經南方寫生,畫到漁船、江帆時,不免心生思鄉的愁緒:「我愛畫船,除了緣於童年的回憶之外,主要由於視覺美的吸引,孤舟、舟群、帆起帆落、繩索交錯、桅杆倒臥起伏、線纏繞著面、手忙腳亂的漁民。色彩的斑駁,都給予畫家盡情揮寫的大好時機。」(摘錄自〈吳冠中繪畫談:漁港〉一文)灕江,這一處秀麗天然美景,藉由吳冠中的畫筆,增添了人文關懷及藝術家特有的形式美感。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