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東晉士人,互相陶淬。至於王謝之族,郗庾之倫,縱不盡其神奇,咸亦挹其風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復聞疑稱疑,得末行末。節過庭書譜。李經方。鈐印:李經方印
書: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寰海塵氛還未已,諸君莫作等閒看。右李鴻章甲午議和感懷。黃帽西風白馬鞍,登臨却笑步為難。歸林倦鳥知安隱,照眼夕陽未覺殘。欲借丹霞弭往轍,不回險巇亂心壇。青山翠竹凌宵節,樂與游人夾道看。右葉公超用前韻感懷係晚年之作。天才兄得清人李約行先生草書便面,而後頁尚無,因屬書李少荃先生甲午和議感懷七律一首尚有餘地,又以葉公超先生步前韻之感懷詩補書之,伯行為少荃先生長子,先師雲史先生之岳丈,曾任清廷駐日駐英欽差大臣,父子均與清廷割臺有關,草書頗有功力。當時外交老輩多擅文藝,亦使於四方之長事也。庚午(1990)仲夏。天才吾兄屬書因記。龍居士猷。鈐印:庚午、猷、嘉有
鑑藏印:黃天才藏扇、半畝榕湖齋藏
李經方(1855-1934),安徽合肥磨店人,字伯行,號端甫。經方為李鴻章姪子,後過繼鴻章為子。甲午戰爭後隨李鴻章赴日本山口縣赤馬關議和,1895年4月13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島與澎湖群島,同年6月2日,任「割台專使」的李經方選在基隆外海的日本軍艦上辦理交割主權。歷任出使日本大臣、出使英國大臣、郵傳部左侍郎等。
李猷(1915—1997),江蘇常熟人,字嘉有,晚號龍老人,室名紅並樓。就讀虞山國學專校,畢業後考入交通銀行。早年受教於楊圻、張鴻、金鶴衝等人,詩文功深,精於小楷,善篆刻。1945年流寓台灣,晚年被淡江大學聘為中文系兼任教授,著有《紅並樓詩》,《紅並樓文存》,《紅並樓詩文集續》等。
說明:李經方為李鴻章長子,曾任清廷駐日欽差大臣。甲午戰爭後隨鴻章赴日本議和,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與澎湖群島,同年李經方任「割台專使」選在基隆外海的日本軍艦上辦理交割主權。黃天才多年致力蒐羅中日外交有關的文物史料,在日本購藏李經方這柄扇子之時,便想到此段歷史。1952年,葉公超以外長身份,代表我國與日本談判中日和約,日本此時已是戰敗後重建有成,公超先生滿腹委屈的簽約,十年後雖已事過境遷卻仍感觸在心,步李鴻章甲午議和感懷詩原韻,寫下詩作。公超先生已逝,黃天才便於1990年託請台灣著名書家李猷,在空白的另一扇面寫下李鴻章甲午議和感懷詩及葉公超步前韻之感懷詩,作為紀念。黃天才於葉公超去世的1981年寫下〈葉公超倦鳥翰墨緣〉,發表於報刊,記述與葉公超的翰墨因緣,以及詩作之緣由故事。
扇骨:此扇係1970年代在日本購藏,為原裝扇骨。近代竹刻家張友石刻,刻款「集金石小品。張友石刻。印:友石」。
書: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寰海塵氛還未已,諸君莫作等閒看。右李鴻章甲午議和感懷。黃帽西風白馬鞍,登臨却笑步為難。歸林倦鳥知安隱,照眼夕陽未覺殘。欲借丹霞弭往轍,不回險巇亂心壇。青山翠竹凌宵節,樂與游人夾道看。右葉公超用前韻感懷係晚年之作。天才兄得清人李約行先生草書便面,而後頁尚無,因屬書李少荃先生甲午和議感懷七律一首尚有餘地,又以葉公超先生步前韻之感懷詩補書之,伯行為少荃先生長子,先師雲史先生之岳丈,曾任清廷駐日駐英欽差大臣,父子均與清廷割臺有關,草書頗有功力。當時外交老輩多擅文藝,亦使於四方之長事也。庚午(1990)仲夏。天才吾兄屬書因記。龍居士猷。鈐印:庚午、猷、嘉有
鑑藏印:黃天才藏扇、半畝榕湖齋藏
李經方(1855-1934),安徽合肥磨店人,字伯行,號端甫。經方為李鴻章姪子,後過繼鴻章為子。甲午戰爭後隨李鴻章赴日本山口縣赤馬關議和,1895年4月13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島與澎湖群島,同年6月2日,任「割台專使」的李經方選在基隆外海的日本軍艦上辦理交割主權。歷任出使日本大臣、出使英國大臣、郵傳部左侍郎等。
李猷(1915—1997),江蘇常熟人,字嘉有,晚號龍老人,室名紅並樓。就讀虞山國學專校,畢業後考入交通銀行。早年受教於楊圻、張鴻、金鶴衝等人,詩文功深,精於小楷,善篆刻。1945年流寓台灣,晚年被淡江大學聘為中文系兼任教授,著有《紅並樓詩》,《紅並樓文存》,《紅並樓詩文集續》等。
說明:李經方為李鴻章長子,曾任清廷駐日欽差大臣。甲午戰爭後隨鴻章赴日本議和,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與澎湖群島,同年李經方任「割台專使」選在基隆外海的日本軍艦上辦理交割主權。黃天才多年致力蒐羅中日外交有關的文物史料,在日本購藏李經方這柄扇子之時,便想到此段歷史。1952年,葉公超以外長身份,代表我國與日本談判中日和約,日本此時已是戰敗後重建有成,公超先生滿腹委屈的簽約,十年後雖已事過境遷卻仍感觸在心,步李鴻章甲午議和感懷詩原韻,寫下詩作。公超先生已逝,黃天才便於1990年託請台灣著名書家李猷,在空白的另一扇面寫下李鴻章甲午議和感懷詩及葉公超步前韻之感懷詩,作為紀念。黃天才於葉公超去世的1981年寫下〈葉公超倦鳥翰墨緣〉,發表於報刊,記述與葉公超的翰墨因緣,以及詩作之緣由故事。
扇骨:此扇係1970年代在日本購藏,為原裝扇骨。近代竹刻家張友石刻,刻款「集金石小品。張友石刻。印: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