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参考
此件稀有的白度母坐像,尺寸巨大,整体外相,包括脸相、体态,具有尼泊尔-西藏的韵味,七只蓝色的天眼,画工传神,至今依旧完美,直达本初自性。其中錾缠枝花卉的飘带及刻花衣裙,是16-17世纪菩萨造像的典型风格,见(图1.)The Kemper Collection, Sold at Christie's Amsterdam, 11 October 1994, lot 171. 此件尼泊尔的铜鎏金四臂观音,鲜明的华丽造型,刻花飘带、高型五叶宝冠,并镶嵌石,代表16-17世纪当时菩萨造像的风尚,这样的风尚也在西藏、中国宫廷等信奉藏传佛教的地区都可见到。另一件16-17世纪的铜鎏金白度母坐像(图2.)Collection of Alice &NasliHeeramanec, Tantric Buddhist Art,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NO. 15, Page 56,刻花裙及莲花座的型式,亦可比较出此件的风格是相符合的。
在清宫旧藏中有一件大型弥勒菩萨坐像,其脸相、高型宝冠、嵌绿松石,卷叶翻转造型及纹样,工艺技法等,都和此件极为相似。如此大型的铜佛造像,放在宫中的佛堂,是极为相配的。 (图3.)故宫经典藏传佛教造相, 坐相弥勒菩萨,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图版85,第159页清宫对藏传佛教的信奉及供养,相较于明永乐、宣德,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藏传佛教在清宫的影响,由帝王带领,如康熙祟信奉无量寿佛,雍正帝本身以圆明居士自居,乾隆帝祟信无量寿佛更甚祖辈,在清宫佛堂中建了不少的「极乐世界」道场,以供膜拜,向往其美妙的环境和与佛等量的无量寿命及无量光,以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白度母属莲花部,西方极乐世界,与无量寿佛、尊胜佛母三尊组合一起时,称为长寿三尊,是蒙藏地区十分常见并广受信仰的寿神组合。因为这三尊均为吉祥福寿的尊像,而祈福祈寿,祈国运绵长、国泰民安等是皇家信佛及皇家佛堂的特色和重要功用,所以这三尊并置的造像及唐卡也很常见。依据北京故宫宫廷部研究员王子林的研究,可以知道白度母的供养在宫中多处的极乐世界道场,最有名者为雨花阁,雨花阁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一层设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
据现存原状,雨花阁供奉密宗四部神祗,共三层,第一层即下层分为仙楼、后殿和前殿,仙楼供奉密宗功德品,后殿供密宗智行品,前殿为抱厦,空间开阔。前殿与后殿之间建有花莲罩以隔开,罩上贴磁青泥金字乾隆帝御笔“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横条一张,表明前殿为西方极乐世界道场。由于前殿开辟为极乐世界道场,故后殿密宗四部中的第一部智行品所供诸尊调整为以莲花部诸尊为主,无量寿佛是其中心,后殿佛龛上的说语帖落曰:此层供奉智行品佛,应念智行品内无量寿佛、四臂观世音菩萨、尊胜佛母、白救度佛母、积光佛母、大悲观世音菩萨、绿度母佛母、随求佛母、白伞盖佛母等经。后殿佛龛正中供奉无量寿佛,是此层的主尊,奉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是莲花族的部尊,部主是观音菩萨,由于此层已标明是阿弥陀佛的道场,祈寿延年是其宗旨,因此莲花族诸神占据了主要地位:以《大乘无量寿经》为根本经典的无量寿佛位居中心,四臂观音菩萨和大悲观音菩萨即十一面观音菩萨跟随其后,白度母和绿度母为其眷属。其他四尊为佛族尊胜佛母、白伞盖佛母、积光佛母和随求佛母。 ……清宫极乐世界道场,并没有独立的佛堂,它只存在于佛堂之中,如佛堂中的一间。极乐世界道场以乾隆时期所开辟的为最多。据档案和现存原状,贴有乾隆御笔“西方极乐世界安养场”横条的只有雨花阁一层和养和精舍东间两处,重华宫虽设有西方极乐世界,但原状今无存,其供奉形情如何己不可知。其他佛堂若开辟供奉有无量寿佛的法器、唐卡和造像等,则我们可以确定为与西方极乐世界道场有关的佛堂。
乾隆帝崇信西方极乐世界,以雨花阁、阐福寺、千佛阁、万佛楼、养和精舍为代表,供奉无量寿佛,不仅祈求自身长寿,而且也祈求万民长寿。如乾隆十一年《御制阐福寺碑文》中说:“上为慈圣祝厘,下为海宇苍生祈佑。”又如乾隆三十五年《御制千佛阁碑记》记:“譬指觉岸,渡大愿船,祗蕲情器世界,一切有生,汇无央数劫,共臻大年。”他以大慈悲思想,超越自身,视这些极乐净土为有情众生同登彼岸的大愿船,与《无量寿佛经》所宣导的无量众生思想是一致的,在极乐世界里,如恒河流沙,有亿万亿佛,众生皆能成就无量寿佛之身。
此件稀有的白度母坐像,尺寸巨大,整体外相,包括脸相、体态,具有尼泊尔-西藏的韵味,七只蓝色的天眼,画工传神,至今依旧完美,直达本初自性。其中錾缠枝花卉的飘带及刻花衣裙,是16-17世纪菩萨造像的典型风格,见(图1.)The Kemper Collection, Sold at Christie's Amsterdam, 11 October 1994, lot 171. 此件尼泊尔的铜鎏金四臂观音,鲜明的华丽造型,刻花飘带、高型五叶宝冠,并镶嵌石,代表16-17世纪当时菩萨造像的风尚,这样的风尚也在西藏、中国宫廷等信奉藏传佛教的地区都可见到。另一件16-17世纪的铜鎏金白度母坐像(图2.)Collection of Alice &NasliHeeramanec, Tantric Buddhist Art,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NO. 15, Page 56,刻花裙及莲花座的型式,亦可比较出此件的风格是相符合的。
在清宫旧藏中有一件大型弥勒菩萨坐像,其脸相、高型宝冠、嵌绿松石,卷叶翻转造型及纹样,工艺技法等,都和此件极为相似。如此大型的铜佛造像,放在宫中的佛堂,是极为相配的。 (图3.)故宫经典藏传佛教造相, 坐相弥勒菩萨,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图版85,第159页清宫对藏传佛教的信奉及供养,相较于明永乐、宣德,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藏传佛教在清宫的影响,由帝王带领,如康熙祟信奉无量寿佛,雍正帝本身以圆明居士自居,乾隆帝祟信无量寿佛更甚祖辈,在清宫佛堂中建了不少的「极乐世界」道场,以供膜拜,向往其美妙的环境和与佛等量的无量寿命及无量光,以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白度母属莲花部,西方极乐世界,与无量寿佛、尊胜佛母三尊组合一起时,称为长寿三尊,是蒙藏地区十分常见并广受信仰的寿神组合。因为这三尊均为吉祥福寿的尊像,而祈福祈寿,祈国运绵长、国泰民安等是皇家信佛及皇家佛堂的特色和重要功用,所以这三尊并置的造像及唐卡也很常见。依据北京故宫宫廷部研究员王子林的研究,可以知道白度母的供养在宫中多处的极乐世界道场,最有名者为雨花阁,雨花阁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一层设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
据现存原状,雨花阁供奉密宗四部神祗,共三层,第一层即下层分为仙楼、后殿和前殿,仙楼供奉密宗功德品,后殿供密宗智行品,前殿为抱厦,空间开阔。前殿与后殿之间建有花莲罩以隔开,罩上贴磁青泥金字乾隆帝御笔“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横条一张,表明前殿为西方极乐世界道场。由于前殿开辟为极乐世界道场,故后殿密宗四部中的第一部智行品所供诸尊调整为以莲花部诸尊为主,无量寿佛是其中心,后殿佛龛上的说语帖落曰:此层供奉智行品佛,应念智行品内无量寿佛、四臂观世音菩萨、尊胜佛母、白救度佛母、积光佛母、大悲观世音菩萨、绿度母佛母、随求佛母、白伞盖佛母等经。后殿佛龛正中供奉无量寿佛,是此层的主尊,奉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是莲花族的部尊,部主是观音菩萨,由于此层已标明是阿弥陀佛的道场,祈寿延年是其宗旨,因此莲花族诸神占据了主要地位:以《大乘无量寿经》为根本经典的无量寿佛位居中心,四臂观音菩萨和大悲观音菩萨即十一面观音菩萨跟随其后,白度母和绿度母为其眷属。其他四尊为佛族尊胜佛母、白伞盖佛母、积光佛母和随求佛母。 ……清宫极乐世界道场,并没有独立的佛堂,它只存在于佛堂之中,如佛堂中的一间。极乐世界道场以乾隆时期所开辟的为最多。据档案和现存原状,贴有乾隆御笔“西方极乐世界安养场”横条的只有雨花阁一层和养和精舍东间两处,重华宫虽设有西方极乐世界,但原状今无存,其供奉形情如何己不可知。其他佛堂若开辟供奉有无量寿佛的法器、唐卡和造像等,则我们可以确定为与西方极乐世界道场有关的佛堂。
乾隆帝崇信西方极乐世界,以雨花阁、阐福寺、千佛阁、万佛楼、养和精舍为代表,供奉无量寿佛,不仅祈求自身长寿,而且也祈求万民长寿。如乾隆十一年《御制阐福寺碑文》中说:“上为慈圣祝厘,下为海宇苍生祈佑。”又如乾隆三十五年《御制千佛阁碑记》记:“譬指觉岸,渡大愿船,祗蕲情器世界,一切有生,汇无央数劫,共臻大年。”他以大慈悲思想,超越自身,视这些极乐净土为有情众生同登彼岸的大愿船,与《无量寿佛经》所宣导的无量众生思想是一致的,在极乐世界里,如恒河流沙,有亿万亿佛,众生皆能成就无量寿佛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