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樓

1932年

油彩 畫布

45 x 52.5 cm

簽名左下:一九三二 澄波

簽名畫背:台南新樓 10F 1932

預估價
5,600,000 - 6,400,000
1,474,000 - 1,684,000
186,700 - 213,300

羅芙奧台北2011春季拍賣會

146

陳澄波 (台灣, 1895 - 1947)

台南新樓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圖錄:


《台灣美術全集第1卷:陳澄波》,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2,彩色圖版,頁93

賞析:

陳澄波是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的台灣西畫家,他以家鄉的風景圖畫,贏得當時日本、台灣兩地美術界最高榮譽象徵的肯定。自此,陳澄波專心致力於風景寫生,樸實而富有拙趣的繪畫風格,成為早期台灣美術史上首屈一指的西畫家之一,他是《台灣美術全集》第一位介紹的畫家,也是2003年公共電視《台灣百年人物誌》的三十一位影響人物中唯一的畫家。


他的美術養成起步算是相當晚的,然而在學習西洋美術之前,陳澄波已有漢學與書法的薰陶。1913年,他開始接受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1871-1945)的指導,對西洋美術獲得初步的認識,當時他已經19歲,且於30歲時突破生活的艱難,考入東京美術學校。因此,也促使他努力不懈,一心希望能在繪畫上能有一番作為,四度獲選競爭激烈的「帝展」。目前文獻上所載陳澄波最早的作品為1924年,根據顏娟英女士在《勇者的畫像—陳澄波》一文,我們將他的一生繪畫創作大致分為三大階段:「東京時期」(1924-1929)、「上海時期」(1929-1933)以及「回歸鄉土時期」(1933-1947)。


第一個階段「東京時期」陳澄波遵循學院式的訓練,也追求自我的探索,受到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影響,畫風傾向於野獸派的熱情奔放;第二個階段「上海時期」,他擔任藝術學校的西畫教師,為中國水墨大家所折服,此時以中西合璧的方式探索繪畫,融入元代書畫家倪雲林(1306-1374)的線條動能,以及清代八大山人(1624/1626-1705)的皴法擦筆技藝,意境上追求中國的東方情趣,更恣意發展其「反透視」的構圖觀,然而加上南方熱帶人的開朗明快,而形成其怪異有趣、樸拙獨特的繪畫;1933年回到台灣之後所發展出的「回歸鄉土時期」,陳澄波訪察台灣各地風土民情,完成淡水、嘉義等地的風景寫生,為藝術家的繪畫生命再創巔峰。


林育淳女士為雄獅圖書出版的《油彩熱情—陳澄波》一書中,指出1930年代是「陳澄波個人繪畫創作的高峰,也是整個台灣美術蓬勃發展的時期」。她認為因為陳澄波的個性熱情、進取,他能夠不斷地突破各種有形、無形的阻礙,堅持自我理想的實踐。而陳澄波不但是日本在台灣殖民地推展西洋繪畫教育以來,第一位入選最具權威的「帝國美術展覽會」的台灣畫家,也是1930年代到中國大陸交流有所成就的台灣畫家,除此之外,他最為人稱道的即是永不放棄、不妥協的浪漫情懷,全心全意所挖掘出的台灣風土特色。


1932年所作《台南新樓》,畫中陽光充足,色彩鮮豔,景物精簡而造型別致,前後次序分明,清晰可讀,是一件能代表藝術家風格的佳作。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