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底瓶花

1956年

油彩 畫布

72.4 x 46.4 cm

簽名右下:玉 SANYU

預估價
12,500,000 - 15,000,000
390,600 - 468,800
成交價
22,610,000
675,329

羅芙奧台北2005秋季拍賣會

036

常玉 (華裔法籍, 1901 - 1966)

藍底瓶花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賞析:
《藍底瓶花》一作完成於1956年,這是一幅難得有畫家同時標記了年代、簽名及題寫地址的作品,原始畫背上簽有「常玉。沙坑街28號,巴黎,1956」的法文字樣。我們無法臆測常玉是否有意在何處發表這幅作品,因而慎重其事地填寫上了詳細的畫作說明,特別是他所居住的工作室地址。根據衣淑凡女士所編寫的畫家〈生平年表〉(參考2001年出版《常玉油畫全集》,頁62-72),1943年之後常玉遷居巴黎第十四區的沙坑街,一直到1966年生命結束。而從 1943、1944、1945、1947、1948、1954、1955、1956年歷屆的「獨立沙龍」展覽目錄裡,可以尋見常玉作品參展的記錄,書上的文字都會寫道「常玉。沙坑街28號」以及歷次參展的作品題目。

1948至1950年其間常玉前往紐約尋求發展,中斷了在巴黎的展覽,然而遠渡重洋並未為他帶來經濟上的改善。畫家生前八年的1956年最後一次參加獨立沙龍展覽之後,似乎不再積極參與當時巴黎最前衛的展覽之一。生活困頓潦倒,畫作銷售的失利,本想靠乒乓網球發跡的美夢也宣告破碎了。一人離開故鄉寄居藝術之都達四十年,卻淪落到傢具店鋪描繪圖案及兼零工維生,內心的鄉愁和惆悵可想而知。

從書香世界富家子弟,到飄零異鄉的落魄畫家,繁華與空寂的強烈對比,在常玉的繪畫裡我們看出不可言說心境。尤其1950年代之後的花卉靜物畫,可說道盡了繁華落盡後的悽愴寂寞。花卉的題材是常玉終生最主要的題材,有人從常玉的花卉看到中國文學名著《紅樓夢》的盪氣迴腸。同為旅法的藝術家熊秉明曾以「盆、魂、痕、昏」《紅樓夢》書中〈白海棠詩〉的四個韻腳,形容常玉小小盆栽的孤獨、寂寞、沈湎與耽溺。而美學家蔣勳則從他的的花卉裡聯想到,賈府四千金的名字組合「元迎探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被後人解讀的「原應嘆息」,暗示著春去春回,美好花季無法長存,絕美的短暫,令人嘆息。

常玉的繪畫和生命的確留予後人無限低吟,1956年的《藍底瓶花》風格簡潔洗鍊,不以多重色彩鋪陳豐華,僅以藍白兩色即能展現花的清艷,頗有中國水墨的極簡味道。淨白的瓶身採取中國瓷瓶的形制,在滄茫的深藍背景裡昂然直立,崚嶒的枝葉如海底的珊瑚,晶瑩透亮,隨波浪輕輕搖曳。《藍底瓶花》所呈現的是瀟灑的常玉及其孤芳自賞的心境。自幼受過東方書畫的薰陶,常玉擅長疏密有致的線條勾勒,兼採中西形式構成,單色調的層層敷染,融入現代繪畫的質感。常玉一生在巴黎追求西方自由開放的藝術空氣,但他的血脈流淌的,自始至終仍是東方文人的傲氣,這種精神在他的後期花卉作品更是展露無疑,其中他所開創的個人風格,後人全然無法仿效。

在百家爭鳴的巴黎畫派中,常玉的繪畫遺世獨立,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名字,直至20世紀後期終於找到知音,他的一批晚期花卉作品現在保存在台灣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成為華人世界重要的瑰寶。2004年巴黎東方博物館以「身體語言」為題,展出百餘幅常玉的創作,將這位從的藝術介紹給國際藝壇。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