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鄉

1983年

油彩 畫布

91 x 116.5 cm

簽名右下:REED

預估價
1,300,000 - 2,000,000
5,263,000 - 8,097,000
167,600 - 257,900
成交價
1,440,000
5,760,000
185,806

羅芙奧香港2015春季拍賣會

028

李德 (台灣, 1921 - 2010)

望鄉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展覽:
「空間與情意的纏鬥─李德繪畫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展期自2011年7月9日至9月25日

圖錄:
《李德 REED LEED─真放在精微》,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11,彩色圖版,頁45

賞析:
李德是台灣戰後重要的前輩藝術家。1921年出生於江蘇省一個詩、文、書、畫、古器物與京劇繚繞的書香世家,孕育其豐沛的中國人文藝術涵養。1937年爆發中日戰爭,李德成為流亡學生到了四川,1945年自重慶大學畢業,1948年來到台灣。與同時期推動現代繪畫運動的「五月畫會」、「東方畫會」不同的是,李德並非藝術科班出身,但愛好文學與藝術的生命,讓他在1956年跟隨前輩畫家陳德旺(1910-1984)習畫,長達八年(1956-1964)的學習歷程中,陳德旺開啟李德終其一生對空間的探索。

創作對李德而言,是『人』、『天』(自然)與『歷史』,一場無止境的對話,從其中展現出淬鍊學術、提撕生命的過程。在經歷對物象實體的掌握,李德自1970年後進入抽象的過程,以奔放的筆觸與厚重的顏料層層堆疊出豐富的肌理,並喜好以詩句題名。1983年以後,李德回歸對「點」的探索,以及中國水墨畫『皴法』的研究。在1989年李德創作晚期《空相》系列之前,李德以充滿力道的筆觸、點與線,描繪勾勒具有豐厚層次的心底風光與意象。

1989年某日,李德自潛意中浮現畫室及其中模特兒的意象,以此創作二十二幅《空相》系列作品。他曾解釋空相-是,存有實在的「空」間形「相」;是,變幻無常的人間「空相」;是,真「空」妙有的莊嚴法「相」。畫風由厚重沈鬱轉為清明、開闊,『點』也更為精緻,與色彩融合為一,達至感情與理性的平衡。(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吳光庭,感情與理性的和諧,深耕寓至樂 李德,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11年,頁7)

空相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為肉眼所見的物象,存在於特定的時空之中。第二層則由物轉向本我,由物象轉為人生的觀照。人可以將萬物內化成其生命的一部分,創造出個人化、生命化的物象。第三層則由變幻無常的個人生命,提升到超脫個人,跨越時空的普遍真理。至此,藝術境界與宗教境界已不復區別。空相統攝三個層次,以最高境界的「真空妙有」為依歸。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以上的文字辯證雖然層次分明,但是作為繪畫表現,《空相》系列另有其形式發展的軌跡。

得自夢境的畫稿揭示了最終的畫面秩序,油畫製作則成為畫家在時間之流中逐步逼近、體現這最終秩序的實踐與修練。《空相》系列即是在這兩種起點、媒材的交互辯證過程中逐次展開。

李德先生無疑頗為熟悉自印象派以來西洋美術史的發展,在其談話或日記中屢次提到得自塞尚(1839-1906)、傑克梅第(1901-1966)等大師的深切體悟。本文嘗試由一位李德先生曾經提過的畫家,英國油畫與水彩畫家泰納(1775-1851)來思索李德先生畫風的部分淵源,以及與《空相》系列的關聯。

關於李德先生畫作與泰納晚期畫風的類似之處,可舉出:(1)由風景,特別是海景發展出趨近抽象性的表現、(2)如同發光體般的圓形構圖、(3)文學性與富於詩意的畫題、(4)色調上趨近於單色、(5)保留筆觸,具有未完成效果的「油畫速寫」風格。這些相似點也可視為李德先生畫風的特徵,為追求「造境抒情」所採取的表現形式。…本文無意將這種畫風上的類似性化約為泰納對於李德的直接影響,而是旨在於藉由指出這種現象來說明以下觀點:在李德先生的創作中,東西方藝術文化傳統兼融並蓄,其來源可能較一般所認識的範圍更為廣泛而多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助研究員 林聖智,《空相》的系譜,深耕寓至樂 李德,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11年,頁51、56、60、61)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