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系列

1992年

木雕 (香樁木)

47.7 (長) x 30.3 (寬) x 50 (高) cm

簽名雕刻後側:朱銘 '92

附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作品鑑定報告書

預估價
1,900,000 - 2,700,000
7,692,000 - 10,931,000
245,000 - 348,200
成交價
1,700,000
6,800,000
219,355

羅芙奧香港2015春季拍賣會

029

朱銘 (台灣, 1938 年生)

太極系列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賞析:
朱銘1938年出生於台灣的苗栗縣通宵鎮,早年未接受完善的美術教育,15歲時跟隨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木雕技藝。30歲時,他放棄在大雕刻廠首席師傅的高薪,離開故鄉,向雕刻大師楊英風學藝術現代雕塑,為期八年。當年朱銘身體瘦弱,楊英風建議他修習太極拳養身。練太極拳原本僅為了強身,然而領悟力極強的朱銘,卻從中體會到思想與心靈上的奧妙。以太極拳調養與修行期間,朱銘體會到自然萬物、大氣運作的能量與蘊涵,內化為個人思想體系後,漸表諸於雕刻創作上。

朱銘曾說:「太極拳是古代中國人所創造的一種健身術,它是我所知道的一個『人與自然結合』的最好例子。首先,它是用人自己的身體(四肢、五官、血液、呼吸)來接觸和模仿宇宙中的自然現象。」朱銘追求自然的韻律,透過練習太極、雕刻太極,達成「人與自然結合」的完美表現。太極系列堪稱其雕刻語言與美學風格成熟之作, 他奠定當代藝術名家的地位。 个系列迥異於過去探索的傳統主題,趨向純粹靈性,使其現代雕塑開始進入成熟期。

在「太極系列」中,朱銘借用太極拳的基本招式作為造型的傳統圖式因素依據,並進一步置換其中傳統的內涵,運用現代雕塑厚重的體量和簡約的塊面形式,表達了藝術家對於中西兩種文化融合與變通的意象理解。太極系列始於1970年代後期,當中可見顯著轉變。早期木雕太極系列,朱銘的創作方式基本上還是刀鑿斧劈,但漸漸地,他改而採用鋼鋸裁切,再順著自然紋理手撕或斧劈,使材料不僅成為表現內容的載體,而且還轉化為內容本身,從而強化了形象的生命力。行旅歐洲的经 為他處理該主題的手法 最革命性的轉變,古羅馬石造建築帶給他深刻的啟示。影響所及,1990年代以後的作品,輪廓更簡潔,愈見莊嚴神聖。

他將「人」視為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與自然的對立,「太極系列」是從人的本性出發,去接觸和模仿宇宙中自然的現象,藉此追求人與自然溝通之路,所謂師法自然、處處有禪機。而後來的太極群像,注重個體與群體的關係,人物較收緊,不像過去那麼開展,作品均不加太多修飾,功力較過去深厚,有如中國潑墨畫。

此次榮幸的呈現的這件《太極系列》作於1992年,表現了太極經典招式——金雞獨立。作品在形式上清新、簡樸、氣勢磅礡。藝術家精準的雕塑工藝形塑出渾厚的作品表面。從雕塑的肩膀到腰部,採用非常粗狂的切割痕跡,生動地傳遞了力量以及速度感。張頌仁評論道:「朱銘的雕塑藝術將形象描繪與象徵手法相結合,以最細微的筆觸捕捉作品的神似與形似。」朱銘的太極雕塑描繪了不同的運動,表達了運動和靜止之間的微妙平衡。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