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76(雙聯幅)

1976年

油彩 畫布

50 x 84 cm

簽名右下:無極 ZAO
簽名畫背:Pour Eugenia et Joan De Muga Leur ami 無極 ZAO
簽名畫背繃架:ZAO Wou-ki Diptyque 50 x 84 23.9.76

預估價
30,000,000 - 42,000,000
7,407,000 - 10,370,000
954,200 - 1,335,900
成交價
31,200,000
7,839,196
1,011,345

羅芙奧台北2015春季拍賣會

237

趙無極 (華裔法籍, 1920 - 2013)

23.9.76(雙聯幅)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展覽:
《現代抽象繪畫展》,琢樸藝術中心,高雄,展期自2013年9月10日至18日

圖錄:
雷馬利,《趙無極》,藝術圈出版社,巴黎 ,1986,黑白圖版,編號489,頁345

附藝術家工作室開立之原作保證書

賞析:
趙無極的抽象繪畫裡,光的表現總是極致,它有時佔據了作品主位,光燦奪目且懾人心弦。或是從畫面一隅穿透而出,有時激越耀眼,有時寧靜沉穩。無論如何,趙無極畫作裡的光總是蘊含無盡的生命力,美得令人無法忽視,在雙聯幅《23.9.76》中,藝術演繹了光與黑暗之間的交鋒。畫裡,一片銀色與大地色彩交錯鋪展開來的空間裡,濃厚的深褐色團塊分據畫面左下、中心以及右側,它們厚重且向內凝聚,隱含著騷動,而在它們之間,深色的雲霧有如自大地升起,神秘的光芒自不規則的裂縫中穿透而出,隱約浮現的符號迴旋於虛空之中,令人想起藝術家1950年代甲骨文時期的作品。而由整件作品中央下方擴散而出的,是一股蘊藉的銀藍色光采,彷若透著來自宇宙的天光,蒼茫、無垠、深不可測。於是,景色懸浮其中,沒有中心,也沒有任何消失點,而作為觀者,我們彷彿也掙脫了地心引力的束縛,自由地以不同的角度與路徑進入畫作中,探索那沒有邊界的未知,當耳邊隱隱伴隨著物質碰撞翻轉的爆裂聲,也體會了藝術家獨自前行、發掘天地間奧秘的那份激情與渴望。

法國藝評家弗郎索瓦.雅各布曾如此評論:「在趙無極的繪畫中,有著對世界的無窮質疑,一個把它重造的決心。他有些繪畫令人聯想起萬物起源那股通過能量造物的狂暴,以及創造爆發的最後顛簸。而另一些畫則展示著星雲帶揶揄的反叛,或是光的誕生,或是水的創造。」(摘錄自弗郎索瓦.雅各布著,紐約皮埃爾.馬蒂斯畫《趙無極繪畫1980-1985》展覽畫冊前言,美國紐約皮埃爾.馬蒂斯出版社出版,1986。香港季豐美術出版社出版,頁375)經歷了克的啟迪與中國甲骨文的洗禮,趙無極在抽象繪畫裡成就了其藝術高峰,他將源自於東方的哲思注入來自歐洲的繪畫傳統,擁抱宇宙生機的無限動盪,開創了嶄新的藝術視野。即便在抽象繪畫的領域裡,形象已然退場,藝術家依舊心繫著這個世界,但他不再描繪構成世界的物質,而是意在物質的流轉,捕捉其運行的漩渦與原始的喧嘩。

風景的本質一直存在於趙無極的抽象繪畫之中,或者更貼切地說,是山水的精神。他像是一位探險家,在無形而未知的天地之間獨自前行、開闢新徑,深入浩瀚無人的宇宙深處,捕捉了大地的律動、自然運行的力量,並寄情於其中,一如中國文人傳統中的山水畫,展現的不僅是創作者眼中的景色,更是其心中丘壑。而大器磅礡的心中丘壑,必然立基於創作者關於生命的深刻體悟與感受,趙無極的創作總緊繫生命的經歷與內在的精神旅程,《23.9.76》既是山水,也是藝術家內心的風景。1970年代前後,藝術家的妻子陳美琴深受疾病所苦,一天天沉入病痛,直至1972年病逝,無力挽回愛妻的趙無極在極度的孤寂與頹喪之中,幾乎無法提筆作畫,於是,輕盈的紙與水墨成為了他宣洩心緒的出口。建築師貝聿銘與妻子盧愛玲曾於這段時間拜訪趙無極並欣賞其紙上水墨,多年以後,貝聿銘為藝術家在紐約的個展寫下的前言裡如此描述:「我被迷住了……這線條輕巧空靈,同時有著無窮的細節。然而,以我看來,最有意義的是,這些水墨和他的油畫用著相同的語言,雖然這兩種技術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還記得,當我發現他是一位受中國美感激發的西方傳統畫家時,印象是多麼深刻。這種美感構成了他作為一位藝術家不斷進步的基石。」(摘錄自貝聿銘著,《Zao Wou-Ki. Encres de Chine 1982-1996. A tribute to Pierre Matisse》展覽畫冊前言,Edition Jan Krugier and Maria Gaetana Matisse出版,1996。季豐出版趙無極畫冊,頁375)

烈火重生之後的趙無極,邁向了藝術生涯的再一次蛻變與昇華,而這一次,他經由水墨的揮灑找到內心的平靜,也為他的抽象繪畫注入了一股沉穩舒朗的嶄新力量。如同《23.9.76》一作中,褐色系的色調在淡色背景上鋪陳開來,時而凝聚如濃墨,時而舒展如濕筆,氣韻流轉於其間,彷彿天地之中推動著萬物運行的無形動力,特別是畫中細緻的色調鋪展,深具水墨渲染的韻味。而畫面上方的水平結構,藝術家以油彩畫布揮灑出水墨般濕潤、輕盈且多變的層次,為整幅畫面拉開了空間深度,如遠山飄渺,亦如雲霧繚繞。虛與實在此交會、互相滲透,既是競爭,也是共存融合。趙無極在此不講述故事,但我們卻聽見了大地的騷動與風的低語,看見了光的舞蹈,感受到一股難以言說的力量迴旋於大氣之中,使得整件畫作有了如詩的特質。正如藝術家曾說的:「題材就在揮灑我的自由,擺脫一切法則,去創造新的組合,除了我內在的要求,沒有其他考慮,在這一點上,我不需接受任何人的指導,只要我自己認為它夠強、夠大。」(參閱趙無極、梵思娃著、劉俐譯《趙無極自畫像》,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2初版,頁144-145)而這,即是藝術家與生命、與世界溝通的方式,無懼於動盪,且充滿激情。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