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靜物

1953年

油彩 畫布

73 x 91 cm

簽名左下:繼春 一九五三

預估價
9,800,000 - 18,000,000
2,334,000 - 4,286,000
299,700 - 550,500

羅芙奧台北2006秋季拍賣會

049

廖繼春 (台灣, 1902 - 1976)

鮮花靜物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來源:


純粹畫廊,台北

現有收藏者直接購自上述來源(1970年代後期)

附純粹畫廊負責人林文強開立之原作保證書


賞析:

文∕吳錫江

這幅廖繼春1953年的《鮮花靜物》,可說是畫家50年代作品中少有的細膩筆法,也是畫風受印象派影響的典型作品。

施翠峰在《台灣地區現代美術的發展》書中論述日據時代台灣西畫家之繪畫風格,提及廖繼春在40年代作品較傾向寫實路線並受外光派影響。「外光派」即是西方「印象派」追尋自然光表現手法的精神,然而反觀40至50年代初期廖繼春之創作,實難看出真正屬於印象派之作品,而本幅細碎流暢之筆觸、瞬間明亮光影之捕捉,堪稱是畫家少有印象派手法之代表作,也兼具往後畫家探尋光影與外型變化之關鍵畫風。

綜觀畫家靜物作品之創作歷程,40至50年代初期作品如1948年《百合花》、1953年《杜鵑花》較重視形體之追求並強調外形之明暗,筆觸凝重,色調厚實 ,畫面明度、彩度較低;相較於這幅《鮮花靜物》作品 ,可看出畫家表現手法之轉變,已受到自然光線的影響而改變創作方式 ,也觸動我們去觀賞往後此類主題作品之觀點 ,畫中光源由戶外投射到室內,光影明亮酣暢效果,加上細碎活潑流暢筆觸,對空氣感的捕捉極為生動!而光影、形、色、筆觸、線條交互之律動感,也成為廖繼春往後對此類作品的處理主軸。

由此可見此幅作品之於其創作階段的重要意義,相較於1960年《窗邊》、1961年《靜物》...等之表現手法,可以讓我們清楚看見畫家創作歷程已隨時間增長而對光影、形、色、筆觸、線條作逐步漸進式解放,表現更為淋漓盡致,也更能掌握自然內在相互輝映之律動感;連結此系列創作歷程,領會廖繼春焠煉的創意巧思,我們欣賞的眼光也將隨之由外在自然轉換成內在觀照。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