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中牡丹

1950年代

油彩 纖維板

92 x 75 cm

簽名右下:玉 SANYU

預估價
20,000,000 - 30,000,000
5,181,000 - 7,772,000
664,200 - 996,300
成交價
27,600,000
7,187,500
919,387

羅芙奧2017秋季拍賣會

323

常玉 (華裔法籍, 1901 - 1966)

盆中牡丹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來源:
尚.克勞德.希耶戴,巴黎
私人收藏,亞洲

附尚.克勞德.希耶戴開立之原作保證書

賞析:
常玉或許更像詩,像一種晶瑩的絕句
純粹到只能參悟,而不是考證,也不是字斟句酌的解讀 -蔣勳

二十世紀初,中國孕育了才華洋溢的青年常玉,而年屆二十的青年常玉,在1921年來到人文薈萃的法國巴黎,一座契合他不羈靈魂、絕世才情的城市。從此,巴黎承載了常玉的瀟灑與孤獨,迎接他回饋這世界的一張張晶瑩如朝露、璀燦亦高潔的純淨畫作。

不同於同時期來到巴黎求藝的其他華人藝術家如徐悲鴻與林風眠,常玉既不懷著藝術報國的偉大理想,與生俱來的優越自信也讓他無需揹負「迎頭趕上西方先進」的心理壓力,他以全副的身心擁抱花都的生活,沉浸在自由激盪的文化氛圍裡,亦享受著雅緻的生活情調與濃烈的愛情。或許正是這樣的沒有包袱,初到巴黎時捨正統學而就體制外大茅屋畫院的常玉,自1920年代末綻放出絕世的才情,1930年代驚豔巴黎藝壇。他的繪畫既呼應西方現代主義式的精妙簡約,亦流露東方文人精神的空靈寫意;他從不刻意追求「中西合壁」,反而自然而然地讓已然深入他靈魂裡、分別來自歐洲與中國文化的精神元素高妙地互融轉化,相甫相成,成就動人且難得的絕美境界,《盆中牡丹》即為此中極為優雅空靈之代表。

常玉1930年代以極簡高雅的繪畫風靡巴黎藝壇,他的畫作造形精練而寫意,用色極為簡約,經常以三或四個色調即完成一幅畫作,而其中特別喜愛乳白、灰黑、粉紅,許多畫作彩度極低,甚至淡得出奇,或是加入墨黑或深藍以營造強烈的視覺對比,這段時間,常玉的才華備受推崇,來自於大哥常俊民的經濟支持也讓他不必仰賴畫作的銷售即得以悠遊於繁華花都,然而,他筆下的世界依舊保持著優雅氣質,甚至流露出一股驅近於孤高的清麗。牡丹富貴華美,頗能象徵常玉貴公子的身份,但他50年代的《盆中牡丹》卻一反妍麗繽紛,幾近白色無彩,藝術家捨去牡丹豐厚的綠葉,僅僅留下三朵白牡丹綻放在粉橘色細勁的枝頭,簡潔的畫面襯得牡丹極為出塵高貴,亦帶著一絲孤獨。

花卉,是常玉一生衷愛的題材,映照了他一生的至情至性。《盆中牡丹》正中枝幹挺立昂揚,於頂端綻放風華;往右斜出的枝幹在低處朝上轉折,開出另一朵白花,往左斜出的分枝拉出張力,支撐這奮力朝上的轉折。而主幹約莫半高處又往左分出一枝,直接朝下彎折,開出一朵低頭沉吟的花,內觀而含蓄,而那驚險的轉折,也展現了一種生命的韌性。常玉讓白牡丹盛開在晶透的小玻璃盆中,我們不禁驚訝於這豐盛的優雅,竟從玻璃盆中一小截無根的枝幹顫顫巍巍地綻放出不成比列的強大生命力。如同常玉此時期單純淡雅的風格,《盆中牡丹》裡,花卉與玻璃花盆的物象簡約轉化為寫意的存在,立於無景深的空間背景之中,呼應馬諦斯引領的野獸派風格,卻在凝練精粹之際保有豐富的繪畫性筆觸,靈動優美的線條或許得益於年少時期隨名文學家暨書法家趙熙習書畫所奠定的基礎,氣韻生動,高雅而蓄滿張力。畫作色調雖然極淡,油彩在纖維板上卻流動出極為豐富的層次,橘褐的枝幹與粉灰的花朵疊加在粉白背景之上,底層又透出紅褐色調的鋪陳,東方式的幽微細膩,耐人尋味。

若將此畫喻為一幅「淺絳著色」的水墨,那麼常玉使用的也是極其雅緻的淡墨,一切在影影綽綽中靜靜綻放天地間的生命律動。正如蔣勳曾言:「常玉或許更像詩,像一種晶瑩的絕句,純粹到只能參悟,而不是考證,也不是字斟句酌的解讀。」《盆中牡丹》以明亮輕快的色彩,高度提煉的簡潔,盡顯繁華世界中,超然純淨的心靈。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