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

2009年

油彩 綜合媒材 畫布

200 x 120 cm

簽名右下:王懷慶

題識框條:官窯 2009

預估價
18,000,000 - 26,000,000
4,737,000 - 6,842,000
600,000 - 866,700
成交價
20,400,000
5,528,455
711,545

羅芙奧台北2011春季拍賣會

153

王懷慶 (中國, 1944 年生)

官窯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賞析:

王懷慶的藝術內斂而寧靜,性格中帶有堅毅及開創的特質。年輕時擁有絕佳的寫實功力,卻偏偏往抽象、觀念性的繪畫過渡,1980年代在中國大陸畫壇社會寫實風為主流,往抽象領域發展的畫家實為異數。王懷慶在繪畫本體上總是不斷實驗,嘗試各種材質媒介,創作的類型包含油畫、水墨、拼貼、金石、版畫、雕塑、裝置等,執著中國文化與現代藝術形式之兩端,並行往前邁進。


他出生於北京,畢業自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但藝術傾向卻較接近江南,帶有文人畫細膩的風格,屬於林風眠、吳大羽、吳冠中的文脈。作為文革之後第一批中央美院的研究生,王懷慶曾體驗過社會發展的過程,他的藝術可謂承先啟後,繼承前人改革中國畫的理想,又能了解當代中國藝術,他這一代人銜接起這巨大的轉變。無論平日生活或繪畫世界裡,他細細品味江南民居、明式家具、書法、文物器皿等工藝美學經典,從中表現當代人的感受。他既是當代藝術的創作者,也是老家具文物的鑑賞家。


王懷慶經常流連呂家營、潘家園等北京古家具集散地,找尋繁華歷史的文化遺跡,見到精美的古瓶老罐、窗花雕板,愛不釋手,每回總要帶一二件回去。後來有些破脆的零件甚至成為他繪畫創作的元素,讓逝去的歷史轉以更美好的形式留存。回顧他的歷年代表作,從早期描寫紹興老屋的《故園》(1986-1989)、明式家具開端的的《大明風度》(1990)、文字藝術的《金石為開》(1998)、古畫新詮的《夜宴圖》系列(1996、1998、2002、2006)、敦煌壁畫的《飛天》(2006)等等,王懷慶選擇描繪對象幾乎都為歷史文化的載體,他將具象的符號轉化為象徵意義,抒發他的細膩觀察與思考。而其中「古瓶」也是王懷慶始終喜愛的造形對象,從1991年開始就曾經出現於他的畫面中。「瓶」音同「平」,擺置花瓶即有「平安」之意,自古是中國人喜愛的吉祥寓意。


直至近期,古瓶的描繪依然在王懷慶的繪畫中佔有重要位置,例如2010年11月起王懷慶在美國西雅圖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為期五個月的大型回顧展,展覽同時,王懷慶將一幅以瓶為主題的近作《平安-7》捐予博物館典藏,傳為佳話。而從2009-2010年間,王懷慶以油彩和綜合煤材完成《官窯》作品,畫面中安置了11只形制不同的古瓶,有別於過往的單色繪畫,多彩的瓶瓶罐罐立即奪人目光,想要趨前一探究竟。


初看王懷慶的油畫作品《官窯》像是一件描繪精緻的「多寶格」,或是「博物架」,陳列有形款各異的古瓶,瓶身上的七彩顏色,宛如瑪瑙螺鈿一般鑲嵌於古雅的家具上。然而走近仔細端詳,原來展示著所謂的七彩瓷瓶,其實是一張張印刷物的剪紙拼貼,有辛辣的雜誌評論報導,有艷彩的廣告文宣,也有隱藏養眼的美女圖片。看似古雅拙趣的瓷瓶瓷罐,原來大有文章,拼接當代文化的符號,整幅作品的風格既古雅又新潮。


《官窯》畫面中的背景與線條仍是採黑與白的應合,佈局簡約單純,刻意凸顯繪畫中心的主體對象。多寶格或博物架的造型,王懷慶則是延續明代家具系列的榫接解構,帶有中國抽象的語境。瓶與瓶的博古蒐奇,宛如舞台空間的佈局,具有敘事性的特色。


北京,既是中國文物古董集散地,其實也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競技場,不時推出各種畫廊、拍賣行、博覽會或雙年展等藝文活動,也聚集了最多的文化媒體傳播,現代人每天都要接觸蜂擁而至的印刷物與信息。有時所謂信息、傳媒也有「官方壟斷」、「標準設定」、「標準驗收」的特色,似乎頗能呼應所謂「官窯」的弦外之音。王懷慶的《官窯》除了展現對美好文化的召喚,也藉此反映出區域文化、歷史片段與記憶,以及當代傳媒的特性,實為一幅饒富意義的當代藝術佳作。


FOLLOW US. 關注我們